第19章 《易筋经》解 (第2/2页)
内壮论
内与外相对,壮与衰相对,壮与衰比较,体壮可持久也。内与外比较,外不可忽略也。内里五脏六腑壮实了才可以言坚,身体外部壮实了蔡健雅言勇。坚而能勇是真勇也。勇而能坚是真坚也。坚坚勇勇,勇勇坚坚,乃成万劫不化之身,方是金刚之体矣。
练内壮,就是习练内里心肝脾肺肾的能量蓄发。
炼内壮有三个原则,一是守中道。守中者,专于感知先天一气之心力,就是内家拳中的调息。
积气,就是让身体感知先天一气的心力,就要专于眼、耳,鼻、舌、身、意也。
眼、耳、鼻、舌(口),加上印堂,为人体外五行。心肝脾肺肾被列为人体内五行。我不认为将以上器官列为内外五行是一种科学方法,所以就不向大家介绍五行的学说了。我们只说一下之所以如此的科学道理。
五行就关键的道理就是相生相克。心肝脾肺肾的能量蓄发就是五行相生之说。当然五行相生是没有科学道理的,所以心肝脾肺肾的能量蓄发需要人体科学界去研究。大家只需要知道,内家拳的一心二气三节四梢五行六合这个能量蓄发系统中的五行就是指心肝脾肺肾这五个脏腑器官就行。
眼、耳、鼻、舌(口),加上人中被列为人体外五行。此外五行是人体获得外界能量和信息的器官。
心力是人体先天就有的能量,只是人体在学会了后天的肌肉紧张收缩发力后就掩盖住了先天之气。在调息时,需要让身体去感知先天一气的心力。
要想让身体感知心力,就需要让身体“全神贯注”,而外五行的眼、鼻、口、耳却会被外界的声色味甘所扰,就会影响身体对心力的感知,所以在调息时,就要将外五行与外界的联系封闭起来,让外五行去感知内五行。这就叫:闭五行。
按照五行理论,人体内外五行是相通的,舌通心,目通肝,耳通肾,鼻通肺,人中通脾。只有闭五行,才能让内外五行相通相连。因为外五行与内五行相通相连,所以闭五行在丹道之术和内家拳的习练过程中就非常重要。
让身体感知心力,妙于用揉法。用揉发调息之时,宜解开衣服仰卧,用一手掌置于胸腹之间中脘的位置,此为人体中宫,就是心脏的位置,即名曰中。惟此中(心脏)乃存先天一气之地,应须守之,就是守中。
注意,“积气者,专于眼、耳,鼻、舌、身、意也”,这句话里面除了外五行,还加了“身”“意”二字,就是说让周身整体各部位的意去感知心力。
守中之法,在乎含其眼光(闭眼),凝其耳韵,匀其鼻息,缄其口气(闭嘴),逸其身劳(周身放松),锁其意弛(不想其他事情),四肢不动,一念冥心(内外五行关注于心),(内外五行)先存想其中道,后绝其诸妄念,渐至如一不动,内外五行都能够感知中道之先天一气,是名曰守。这种揉法为周身归一的合式(与十二式的动式相对应)。
如此用手揉在中宫先天一气的位置,辅助内外五行关注守中,则精气神俱注于中,就能够感知到心力。精气神俱注于中,其实就是心力。
久久积之,自成如入西方极乐世界那样身体舒畅矣。如果不能闭五行而杂念纷纭,弛想俗世事务,神气随之而不凝,则失去揉法的作用了,何益之有。
揉法是丹道之术的习练方法,对于用外三合调息来说,是很落后的。这就说明在《易筋经》成书之时,虽然我们的武学前辈大师已经将丹道之术与武学融合,但是其中的调息,还是使用丹道之术的老方法的。
调息后的涨筋腾膜,要练十二式。
而内家拳经过许多代武学前辈大师的传承发展,发展出外三合的习练方法,比《易筋经》的练法高明了许多。用外三合打拳能够实现从调息到息调直至心肾交合的全过程,并且习练速度还非常快。
练内壮的第二个原则是勿他想。人身之中,精神气血不能自主运行,悉听于意,意行则行,意止则止。
习练内家拳的初级过程是形顺、意诚、心正。即用外三合打拳以至形顺,形顺则生成周身三节折叠拧裹之意的外部能量蓄发,这个外部的能量蓄发就能够引带出心力。即在调息之时,打外三合的作用是在以意引带心力,即以意引气,意行则行,意止则止。
当内家功夫习练到高层次,习练出强大的心力后,就开始颠倒过来,以心行气了。即高层次的内家功夫,心力是主宰,意由心发,心力抽合周身三节生成折叠拧裹。
守中之时,周身之意归聚于掌下,是为合式。
如果让身体之意弛于四肢,其所凝积精气与神(心力),随即走散于各肢,即成外壮,而非内壮矣。揉而不积累先天一气,就失去揉的作用,有何益哉。
切记,守中之意,是身体之意,不是意念。守中是让周身守中,让身体感知心力而调息,绝不是用意念。
练内壮的第三个原则是待其充周(让心力在经络中运行到周身)。用揉与守的方法,练的是积气(让身体感知先天一气,心力)。练出了心力,精神血脉悉皆依附于心力,守住心力而不让其外驰,揉之且久,心力就会积存于中宫而不旁溢。
心力积累强大了就自然积累起来力量,心力充满周身就会让力量充满周身。此气即孟子所谓至大至刚,塞乎天地之间者,是吾浩然之气也。即一气之起落所形成的下入地、上冲天、中间是人体的天地人三才合一的浩然之气。
如果还没有让心力充满周神,就让心力散于四肢,随意向外发力,就会不仅外壮不全,而内壮亦属不坚,则两无是处矣。
这就是内家拳为什么在打拳时不使用拙力,也不发力的原因。练拳的过程是形顺、意诚、心正,只需要打出外三合就行,决不能在还没有习练出心力之前就追求向外发力。没有习练出心力就开始向外发力,则就会把好不容易调息调出来的心力又弄散乱了。
其实即便内家功夫到了高层次,也是不向外发力的,高层次的内家功夫更是追求以心行气,以气运身,让内外合一的能量在周身上下内外运行,拳不发力而力自发,尤其练到太极拳阶段,从外形动作就已经看不到发力了。
所以,把内家拳打得惊天动地的,恰恰是没有练对的表现。
般刺密谛曰:人之初生,性情本来是善良的。人长成后被情欲杂念所扰,则失去了一切本来面目,人又为眼、耳、鼻、舌、身、意获得的外界信息和物质分别损害身心、遮蔽其慧性,以致不能悟返璞归真之道,所以达摩大师面壁少林九年,是不放纵耳目之欲望也。耳目不为欲纵,心意自然被锁绊而不外溢。故达摩大师得斯真法,始能只履西归,而登正果也。此篇乃达摩佛祖心印先基,真法在守中一句。其用在含其眼光七句。若能如法行之,则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极乐世界,可立而登矣。
揉法
揉法的作用,意在磨砺其筋骨也,即用揉法磨砺身体。其功法有三段,每段百日。
一曰揉有节候。如春月起功,功行之时,恐有春寒,难以裸体,只可解开襟。次行于二月中旬,取天道渐和,方能现身下功,渐暖乃为通便,任意可行也。
二曰揉有定式。人之一身,右气左血(心脏偏左,故左血;中宫之右为肺,故右气)。凡揉之法,宜用右手从身右推向于左,是取推气入于血之意,令气血通融;又取胃居于左,揉能够让胃宽畅,能多纳气;揉用右掌,因为右手有力,用而不劳。
三曰揉宜轻浅。揉之法,虽是人的功夫,但取法于天义。天地之生物,渐次出现而不是突然出现,气至则自然出生,节候到了果实自然成熟。揉法也是效法天地,只可推荡,徐徐来往,勿重勿深,久久自得,是为合式。如果揉得太重,必伤皮肤,恐生癍痱;深则伤于肌肉筋膜,恐生热肿,不可不慎。
揉法主要以手掌之揉的动作辅助周身之意守中,并不是练揉的劲力,所以不可揉得过重。
采精华法
太阳之精,太阴之华,二气交融,化生万物。古人善采咽者,久久皆仙。其法秘密,世人莫知。即有知音,苦无坚志,且无恒心,是为虚负,居诸而成之者少也。
凡行内炼者,自初功始,至于成功,以至终身,勿论闲忙,勿及外事。若采咽之功,苟无间断,则仙道不难于成。其所以采咽者,盖取阴阳精华,益我神智,俾凝滞渐消,清灵自长,万病不生,良有大益。
其法:日取于朔,谓与月初之交,其气方新,堪取日精。月取于望,谓金水盈满,其气正旺,堪取月华。设朔望日遇有阴雨或值不暇,则取初二、初三、十六、十七,犹可凝神补取。若过此六日,则日昃月亏,虚而不足取也。朔取日精,宜寅卯时,高处默对,调匀鼻息,细吸光华,合满一口,闭息凝神,细细咽下,以意送之,至于中宫,是为一咽。如此七咽,静守片时,然后起行,任从酬应,毫无妨碍。望取月华,亦准前法,于戌亥时,采吞七咽。此乃天地自然之利,惟有恒心者,乃能享用之;亦惟有信心者,乃能取用之。此为法中之一部大功,切勿忽误也。
太阳之精,太阴之华,为天地之间的阴阳二气,二气交融,化生万物。古人有善于采咽者,时间久了都能成仙。其法的秘密,世人莫知,即便有知道的人,苦无坚志,且无恒心,是为虚负,练成功而成仙之者少也。
凡是炼内里功夫(洗髓)者,自初功始,至于成功,以至终身,勿论闲忙,勿及外事。若采咽之功,无间断地练,则仙道不难于成。其所以采咽者,盖取阴阳精华,益我神智,将身体里的凝滞消除,清灵自长,万病不生,良有大益。
其法:于农历每月第一日的朔日,正是月初之时,天地之气方新,正好可以吸取日之精。于月圆满月之时的望月,正好金水盈满,天地之气正旺,正好可以吸取月之华。如果朔望日遇有阴雨或每月空闲时间,则取初二、初三、十六、十七,也可凝神补取。若过此六日,则日昃月亏,日月之精华虚而不足取也。朔日取日精,宜寅卯时,站在高处默对太阳,调匀鼻息,细吸光华,合满一口,闭息凝神,细细咽下,以从口到中宫的身体各部位的向下吞咽之意送之,至于中宫,是为一咽。如此七咽,静守片时,然后起行,任从酬应,毫无妨碍。望月取月华,亦按照前法标准,于戌亥时,采吞七咽。此乃天地自然之利,惟有恒心者,乃能享用之;亦惟有信心者,乃能取用之。此为法中之一部大功,切勿忽误也。
采精华法是用日月之精华补充先天一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