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孰对孰错 (第1/2页)
九五免费小说 www.x95mf.com,最快更新皇兄宋仁宗!
赵允初认为,好水川战败的主要原因,是韩琦和范仲淹政见不同,导致他们在军事上缺乏配合。
韩琦之所以主战,是因为西夏兵力本来很有限,应趁其羽翼未丰之时,全力击败李元昊,以免西夏坐大,且避免耗费过多的钱粮。
范仲淹主守的原因是宋朝刚刚战败,士气衰落,军心涣散,认为宋朝应该在西北边境修筑防御工事,选拔良将,训练士兵,等兵强马壮之时再出兵击败李元昊。
后人普遍认为范仲淹是对的,韩琦是错的,是因为好水川之战中宋军战败,这是典型的英雄成败论。
诚然,范仲淹对西夏是主守,但朝廷已经定下大方向,不管范仲淹是否愿意,也理应放下政见上的不同,与韩琦配合,出兵牵制李元昊,减轻韩琦的压力。
既然官家采纳了韩琦的建议,就表明朝廷对西夏的主要方针是主攻。
既然朝廷已经定下大方向,那么夏竦、韩琦、范仲淹三人都应该按照朝廷的方针办事。
在韩琦的策略中,泾原路和鄜延路应该同时出兵攻夏,两路并进,一则兵力充足,二则相互配合。
韩琦让任福率军出征时,韩琦深知李元昊兵力强盛,任福兵力较少,难以抵抗,于是嘱咐任福绕道行军到羊牧隆城。
韩琦的目的就是让任福避免和李元昊短兵相接,而是寻找机会突袭,如没有机会,则断其后路并拒守。
韩琦既然已经出兵,自然希望负责鄜延路的范仲淹也出兵配合。
在此之前,朝廷已让经略安抚判官尹洙前往面见范仲淹,请求范仲淹出兵。尹洙反复劝说,结果范仲淹还是不肯出兵。
范仲淹不出兵至少造成两个后果:
一是造成韩琦的军队孤立,且军力不足,面对西夏的军队处于明显的劣势;
二是没有范仲淹鄜延路兵马的牵制,李元昊可以一心一意地对付韩琦。
但是,一旦范仲淹出兵,李元昊主力必定首尾不能相顾,到时鹿死谁死就很难预料了。
当李元昊以所有的力量来进攻宋朝的时候,任福临危授命,所带领的并不是经过训练的正式军队,却又没有正确认清形势,轻易就中了敌人的诡计,所有他才会失败。
由此,赵允初得出一个结论:这个时候,范仲淹不出兵的这个决策是错误的。
设身处地地考虑事情,竟然会得出不一样的历史定论?
看来,这历史还真是胜利者书写的。
全信书不如无书。
韩琦和范仲淹是当事人,他们只是根据实情情况和自己的想法提出建议而已,他们也不可能会预测到自己的建议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赵允初知道,事实上,宋朝在好水川战败之后反过来采纳了范仲淹的策略,虽取得一定的成就,也仅仅只是保住了大宋边境平安,对西夏仍然没有任何办法。
当然还有后面的定川寨之败。
换句话来讲,范仲淹的策略也只是让大宋有自保的能力而已,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没有定于一尊的权力,看来也是要命的。
知识分子就是不听话,主意多,主见多!
赵允初越想越生气!
范仲淹上了李元昊的当!
秀才遇到兵,非要讲道理!
你说是不是太幼稚了些!
这样一想,赵允初却有些怀念任福了。
就这样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李元昊是个谨慎的人,他知道虽然重创宋军,但泾原路的宋军仍有战力,王仲宝、朱观乃至王珪的所部军队仍然成建制的退出战场。
而秦凤路与鄜延路的军队也随时可能前来增援,无奈之下,李元昊再次放弃攻略渭州,选择了撤退。
第二天早晨起来,赵允初没有一点精神。
“郡王,我们现在去哪里?”刘宜孙请示道。
经过一整夜的思想斗争,这段时间,赵允初不想见范仲淹,这个完人形象,至少在现在已经打折了。
“整顿军马,一个时辰后出发,去向韩将军汇报战况。”
“是。”武英和刘宜孙下去各自忙活。
镇戎军。
韩琦被兵败的噩耗差点击垮,面色铁青,毫无血色。
整整半个时辰,韩琦一句话都没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