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王建杀父 (第1/2页)
九五免费小说 www.x95mf.com,最快更新唐宋传奇!
却说晚唐时期,皇权旁落有两大原因,一是藩镇割据尾大不掉,另一个就是由来已久的宦官专权,昭宗即位后,藩镇的势力越来越大,短时期几乎没啥可能动摇;但是宦官专权的局面有所减弱,如果昭宗能够抓住机会,很有可能重新掌握中央大权。
而宦官之所以专权就是因为手里掌握了中央禁军的兵权,这一权柄从肃宗时期就被宦官集团牢牢掌控,后来神策军成为大唐禁军的绝对主力后,由宦官担任的神策军中尉就成了大唐中央朝廷的实际话事人,甚至一度凌驾于皇权之上,故有:“弑主立君,出于中尉,生杀予夺,决于北司”的言论。
大宦官杨复恭虽然名义上还担任左神策军中尉、观军容使这个大唐禁军的最高官职,但是实际上这支军队已经没有了。在黄巢攻入长安前夕,田令孜带着僖宗匆匆出逃,身边只有五百神策军,当时戍守关中的数万神策军找不到统属,凤翔节度使郑畋趁机把他们召入麾下,于是最开始的神策军也就不复存在了。
之后杨复恭代替田令孜,成为禁军的领军人物;然而杨复恭拿到手的兵力有限,威望更加有限,他又没有田令孜那么能耐,所以昭宗就在重组禁军时分了他的兵权。
有必要说一下昭宗和杨复恭的关系,当时唐朝规定诸王不得参政,但昭宗在僖宗逃亡成都之时,因为百官未集,缺人少粮,所以当时作为寿王的昭宗也参与朝政,这个时候他和杨复恭有了接触,而且关系处得还可以。正是因为这个情分,杨复恭才力排众议一手将昭宗扶持上位。
可昭宗被扶持上位后,一点儿都没记着杨复恭的好,反而对他的专权行为十分憎恶。昭宗自幼读书,深知宦官专权祸国殃民的道理,再加上亲眼目睹宦官们的霸道行为,打根儿上就对所有的宦官都不信任,其中当然也包括杨复恭。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昭宗深知其意,所以即位之后,马上在京师大规模募兵,人数多达十万人,要重新组建一支庞大的中央禁军。
杨复恭虽然是左军中尉,名义上的禁军大统领,但是这支军队并不是他创立的,压根就不听他的指挥,昭宗掌握了最高话语权,形势对于昭宗来说十分有利。
十多万大军,本身就是个骇人的数字,而且昭宗名义上还是大唐帝国的最高领导人,还有很多忠于他的臣子,还有很多愿意支持他的地方势力,如果他能有效指挥军队,利用国内诸侯之间攻杀不断的大好时机,打几场胜仗,那么昭宗很有可能内除宦官,外平藩镇,达到重塑大唐天威的目的。
俗话说,坚固的堡垒都是从内部攻破的,昭宗找到了这个突破口——杨守立。杨守立是杨复恭的养子,唐昭宗对他百般笼络,宠幸有加,昭宗告诉他好好干,以后你干爹的位子一定是你的。果然杨守立上钩了,反过头来和杨复恭争权。之后昭宗又暗中煽动人告发杨复恭谋反,并派杨守立带兵抓捕杨复恭.
杨复恭不甘心束手就擒,逃到另一个养子杨守信军中,起兵对抗唐昭宗。
杨复恭来势汹汹,昭宗虽然没有多少兵马,但他以皇帝的名义调动藩镇势力,经过一年多的战斗,杨复恭的军队被李茂贞打败,杨复恭本人也在逃亡途中被捉斩首,宦官集团受到很大冲击,此后昭宗再接再厉,初步掌握了朝廷大权。
宦官集团被打压之后,藩镇问题又凸显出来。藩镇和宦官可不一样,宦官顶多发动点宫廷政变,遇上有能力的皇帝翻不起什么大浪。可是藩镇就不一样了,个个节度使手握重兵,皇帝想要驯服他们简直是白日做梦。
公元889年,继位刚一年的唐昭宗,削藩计划高调出台。第一个成为目标的,是数次成为唐王朝避难所的蜀地四川。
严格来说,那时的四川尚未完全脱离朝廷控制。
当时掌管四川的,正是唐僖宗李儇的“阿父”田令孜,以及田令孜的兄长陈敬瑄。
想当初,李儇在“阿父”的撺掇下,让陈敬瑄与其他几位禁军将领比赛打马球,约定胜者担任西川节度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