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与司马穰苴一见 (第2/2页)
好像也没有说错?
楚国和秦国是看到齐国有跟晋国大举交战的迹象,他们觉得是一个打击晋国的良好机会,纷纷有了大动作。
晋国这边已经知道楚国、秦国、齐国的使节往来很频繁,只是三个国家都没有对外公布进行结盟。
或许是楚国、秦国、齐国谈不拢,也可能是约定了什么,只不过并没有公开结盟?
魏驹轻声说道:“且派使节,再看后续。”
晋国的每一个卿位家族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一旦觉得继续打下去没有什么好处,一定不想接着打了。
因为魏氏封地的分布,再来就是吞并了范氏、中行氏不少封地,他们短时间内根本没有再扩张的需要,更想要的是将吃进肚子里面的东西进行消化。
智氏这一边,不想徒增伤亡,跟魏氏一样想要消化战果。
至于韩氏?他们历来是少数服从多数,极少提出自己的主张。
赵氏的意愿就不再重复了。
那么,等于说所有卿位家族的利益一致,接下来就看齐国肯不肯认输。
智宵选中的使节是絺疵。
这一位智氏的家臣以能言善道立身,更难得的是有灵机应变的能力 。
智宵不止要让齐国服输,还要司马穰苴重新赋闲,肯定是要选一个最有可能将事情办成的人出使。
使节被派出去,还故意路过司马穰苴率军驻扎的“杏”地。
齐军看到持节的晋国使节团,得了失心疯才会攻击或扣押。
期间絺疵会前往司马穰苴那边进行拜访,提到前往“临淄”出使的任务。
这个是智宵特地嘱托絺疵去办,为的是让齐军丧失作战意愿。
既然齐国有可能跟晋国停战,没有接过之前,继续打岂不是有可能白死?在这种前提之下,哪怕司马穰苴很想继续打,麾下也只会出工不出力。
智宵算好了时间,等待絺疵离开司马穰苴那边,再带着部队抵近“杏”地的齐军营盘十里之内。
在这个期间,智果已经率部前来跟智宵完成会合。
对了,智果本来可以趁范氏、中行氏内部空虚,从“高陵”渡过大河攻击两个家族的封地,可是智宵并不希望智果去那么做。
在这个家族利益高于国家利益的时代,智果没有任何犹豫放弃了渡河计划。
智果妥协的理由太简单,范氏、中行氏又跟赵氏在“晋阳”附近交战,一旦范氏、中行氏的封地遭受攻击,范吉射和中行寅为了保证封地不丢肯定撤军。
那样的话,想要范氏、中行氏在“晋阳”继续跟赵氏死磕,指定不能真的去攻打“沫(朝歌)”或“邯郸”了。
所以,赵毋恤在看到智果率军前来会合时,一张脸瞬间变得铁青。
要命的是什么?赵氏并没有部队在智果统率的那一支军团,本着没有出兵就不掌握话语权的规则,赵毋恤脸色再铁青也知道说什么都没有用。
并且智宵给出的理由相当有道理,他们六万左右的大军逼过来,可以让齐国上下感到更多的压力,一旦齐国拒绝认输的话,用六万大军进攻,还是不足两万的部队去打,哪个更合适呢?
后面赵毋恤也想开了,赶紧让齐国退出作战序列比较重要。
如果齐国退出,范氏和中行氏就失去了物资供应。
齐国的退出可能会让楚国、秦国退缩,失去了来自外部的威胁,智氏、魏氏、韩氏还有什么理由不攻打范氏、中行氏呢?
“策略应该再变一变,不是谁拿下就属于谁,应该战后按照出力比重进行分配!”赵毋恤有种赶紧派人去见赵鞅的冲动,只是转念一想,自己能想到,没有道理赵鞅想不到。
内战打到现在,赵氏只是夺取了极少的范氏、中行氏封地,他们自己却丢掉了“邯郸”以及周边的封地。
如果按照出力分配的话,赵氏顶住了范氏、中行氏的主力,内战中也是损失最大的那一个卿位家族。
当然了,不止智氏会拒绝那种方案,连带魏氏、韩氏以及其他家族也不可能同意。
赵氏拿出一个智氏、魏氏和韩氏不会接受的提议,为的是让晋君午变成仲裁者,再商量出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分配方案出来。
这种套路并不新鲜,晋国历史上就发生过很多次,大多数时候再大的争议都会被和稀泥,变成大家都觉得很不爽,新的大战却是不会爆发,最坏的结果也就是搁置争议再各凭手段罢了。
今天,智宵派人去齐军营寨,约司马穰苴相见。
智宵想要见一见极负盛名的司马穰苴。
而司马穰苴也绝对有心见一见几年间窜起的智宵。
两人约定各自携带五百人,见面的地点就在两军营寨中间的位置。
从约见到实际见面,耗费的时间根本不超过半个时辰。
“不曾想……,世孙如此年少。”
“穰苴将军精神奕奕。”
各自暗地里进行了什么安排不提,真正见面的时候,两人只是各自带不足十人走近。
晋国这一边,来的主要人物有智宵、魏驹、赵毋恤,韩庚则是坐镇营盘以防突变。
齐国那边,司马穰苴带上国夏,其余人智宵就认不出来了。
“世孙与何人学习用兵,为何屡屡弄险?”司马穰苴看着不像在嘲讽,纯粹是一种好奇。
跟谁学的?智宵的人生履历比较复杂,要说跟谁学习用兵,人数方面就有点多了。
智宵在第一次穿越时,手中没有什么权利,享受生活之余会到处游历,先后见过孙武、伍子胥、范蠡、向巢等当时有名的将军,像是夫差、勾践这等君主也有过拜访,更不会少了李耳、孔丘等当代名人了。
真正让智宵有决心和实际付出去学是在第二次穿越之后,结果得到的下场也最悲惨,遭到亲弟弟的杀害。
智宵在那一瞬间想到的事情挺多,口中却说道:“我(晋国)能人频出,我家亦是传承数百年之大族。”
智氏当然没有那么悠久的历史,可是原氏真的就有了。
司马穰苴接受了智宵的说法,呢喃道:“亦需世孙展现天赋之能。”
是吧?有知识摆着可以学,或者说学的都一样,问题在于不是谁都能吸收进去,再用自己的方式展现出来。
司马穰苴向远处的晋军看去,下一秒直接愣在了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