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诗会上 (第2/2页)
“兄台是说正统六年的事儿?”那个人问道。
旁边的人点点头,道:“你也知道。”
“我当然知道。”那个人喝了口酒润润嗓子,道:“正统六年,薛大人就任大理寺少卿,短短四个月便纠正锦衣卫所办的十余起冤假错案,一时间传为美谈,就连当时的阁老们都赞誉有加。”
“曾经有传言说,大内的金英金公公都提到过薛大人,言语间极为赞赏。”
“是啊,是啊,所以薛大人才冤枉啊。”
一群人纷纷赞同。
“不过我听说,陛下好像比较亲近武人啊。”一个人突然道。
“亲近武人?此话从何说起?”旁边的人问道。
“你们不知道么?陛下还是郕王的时候,就和武勋子弟走的比较近,平日里提鹰架鸟、外出狩猎,甚至几个月前还因为和这群武勋子弟一起喝酒而大醉不醒,太上皇还特意下旨慰问了呢。”那个人解释道,旋即放低声音:“我听说此次武清伯远袭草原,没有配备监军,就是陛下的意思。”
“真的假的?”周围人都吓了一跳。
要知道,武将统兵、文官监军是从宋朝就有的事情,监军制度更是从汉代便开始形成了,在这块土地上已经流传了上千年,早已形成了习惯。
朱祁钰这次没有给石亨派监军,如果放在平时,那绝对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也就是恰逢瓦剌入寇,这才没有引起太大的风波。
那人点点头,道:“自然是真的,此事在大朝会上还有人提起过,不过却被太后想要临朝的事情给掩盖了过去。”
“太后临朝?”周围人更是惊惧。
这事儿的确比监军的事儿大。
历史上,太后临朝基本就意味着外戚掌权,而这群外戚又仗着是皇亲国戚的身份喜欢胡作非为,最关键的是,他们捞钱捞的极为嚣张,肆无忌惮。
而大明最有钱的是什么人?文人啊,谁家里不是良田千顷,生意遍地,不然哪有精力全身心投入到科举里,更别提最喜欢的烟花柳巷,红袖添香。
没钱,红袖认识你是谁啊?
不是每个人都有柳三变的文采,能让青楼的姑娘们心甘情愿地自荐枕席,还能赚银子。
不过还好,看朝廷这个架势,太后应该是被新皇和朝中大人们给挡回去了。
爆料的人骄傲地点点头,确认这事儿是真的,道:“太后临朝之事被王吏部胡礼部等诸位大人挡了回去,但是武清伯远袭草原却没有监军这事儿也没人拦着。”
“为何?于兵部没阻拦?”有人问到。
“兴许是阻拦了吧,这个我也不清楚,不过最终结果大家也看到了,武清伯还是没带监军就出发了。”爆料的人答道,旋即又说:“不过这事儿毫无疑问是陛下的意思,这点不用我多说了吧。”
众人点头。
这种事的确只有皇帝可以决定,其他人都不行,谁提谁死。
“知道这次薛大人被罢官的真正原因吗?”那个爆料的人突然说道。
“真正原因?难道不是因为京察?”众人奇道。
“当然不是,薛大人的为人世人皆知,又怎会因为京察这种可笑的原因被去职呢?”爆料的人回答道。
“那是因为什么?你快说说。”众人突然兴奋异常。
有内幕啊,这种消息太让人兴奋了,偷窥感满满。
爆料的人抬头四下看了几眼,道:“此事涉及陛下。”
“涉及陛下?”众人奇怪。
爆料的人放低声音,小声道:“对,涉及陛下。你们还想听吗?”
“额,这个......”有人开始打退堂鼓了。
不过也有胆子大不要命的人道:“说呗,怕什么?我等是文人啊。”
爆料的人看了他一眼,道:“成,那我就说说。”
众人都竖起了耳朵,院子里顿时鸦雀无声。
爆料的人扫视一圈,道:“其实薛大人去职罢官,和他的一份上奏有关。”
“奏折?”众人不太明白。
爆料的人点点头,道:“武清伯远袭草原,获得大功,这事儿你们都知道吧?”
“知道啊,我大明近几年难得对蒙元有此大胜,天下谁人不知。”众人纷纷道。
爆料的人微微一笑,道:“但是武清伯此人平日里便有些骄纵,你们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