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农民苦 (第2/2页)
人头粮是按家庭人口的多少进行分配,每个人都有一些基本口粮;工分粮是按每个家庭的工分多少进行分配,家里的劳动力多,那么分的口粮就越多。
到了农闲的冬春两季,各县都有一些建水库、堤防加固、开河挖渠、建桥铺路的工作,需要大批的人力来完成,县里会从各个生产队招外工。
生产队会安排一些身强力壮的男劳力参加,有些劳动力少的生产队也会安排少部分年轻女社员增补,工分一天同样也是10分。
出外工则是额外的福利,县里会下拨一定的水利补贴粮,水利修通也有利于灌溉农田,来年也能有个好光景。
这年代各地农场公社之间的差距也是天壤之别,富有的地方是一直都在富有,而贫穷的地方也一直都在贫穷。
南方的公社生活则好了很多,农民不但可以种地获得大量的粮食,公社还会养鸡、鱼、鸭等等家禽,这些工分收入自然要比种地赚的多。
鸡鸭鹅鱼等家禽以及蔬菜不但能够卖给供销社,而且还有大量的蛋类也是一笔收入,黑市自然也更加繁华一些。
西北地区的新疆、西藏、青海三省,这些地方应该是国内最幸福的牧民,公社也只是一个形式主义。
那些牧民祖祖辈辈积攒了无数的财富,单单身上穿戴的天珠、黄金、绿松石、琥珀、蜜蜡就是一个天文数字,自然也不会出现上交的情况。
藏族人民家家户户有不少的牦牛和山羊,农忙时候就种植一些青稞,牦牛、羊也可以产奶、毛等物资。
新疆那边的物产则是更加的丰富,那里可是重要的棉花种植区域,每年盛产的各种水果、干果之类也是数不胜数。
每年四五月份的时候,这些地区牧民可以到山上挖冬虫夏草、天山雪莲、林芝、藏红花等等珍贵药材,也是牧民私人财产。
陕北、甘肃、宁夏、山西这些走西口地区的公社就没这么好运,北方的气候连蔬菜都不适合种植,粮食产量更是低的吓人。
黄土高原的陕北,家里劳动力少的家庭,年年超支欠公社的工分也是常有的事,过年还要挨家挨户的借口粮。
这里一个工分也就两三分钱,一个劳动力一天的收入也赚不了3毛钱,而且也不是每天都有工可上的。
黄土高原的农民真的是太苦了一些,家里有四五百块钱就是大户人家,不少人家里还欠着公社的钱呢。
陕北这边孩子上学倒是便宜些,小学一年学杂费十块钱左右,初中的学杂费则要十五块钱,一般也没人读高中。
家家户户都是穷的叮当响,大部分读几年小学也就开始在公社上工,家里劳动力多的,可能会供孩子读初中。
孩子会写自己的名字,简单的加减乘除会算工分也就行了,多赚些工分也能娶到媳妇,否则连媳妇都娶不上。
叶华荣内心长长的叹息,延安这地方要矿没矿、要水没水的,也就守着荒凉的黄土高原,农民的生活更加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