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高产良种 (第2/2页)
司马恪听到亩产5石的时候完全被震惊了,要知道现在的稻米一般收成年头才堪堪达到2石而已,秦朗手中的稻米种子竟然高达5石,只要等待稻米成熟,加上秦朗的免税政策,境内的百姓不仅不会再挨饿了,一年下来手里还会有富余。
仅仅只是亩产5石的稻米种子就让司马恪震惊不已了了,这要是让他知道秦朗手里还有亩产10石的小麦,还有亩产50石的红薯,是不是会让他直呼不可能?
秦朗不是没有考虑过小麦跟红薯的种植,小麦一年一收不说,生长周期还比较长,只有搭配红薯种植才能使土地不会出现空窗期,可红薯种植不仅仅是洒下种子那么简单。
这其中还需要育苗,一是需要时间,二是现在的百姓也不懂得这些,秦朗想了想便放弃了。
自己先圈出一片地来,教人把红薯的苗子培育出来,然后再慢慢的教给郡内的农夫,到时候自己再创办面粉加工厂以及红薯加工厂。
那样不但可以解决农户们产能过剩的问题,更能把一些没有土地的百姓利用起来,让他们可以做工挣钱,这样便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不至于有地种的跟没有地种的形成巨大的反差。
大力发展农业的同时郡内百姓又能得到休养生息,这样一来,秦朗的根基就会异常稳固,待日后会成为他争霸天下的坚强后盾。
“侯爷说的是真的?”他还是有些不敢相信,不但免费发放种子,而且产量还是现在的一倍多。
现在的百姓大多数手中的农田都在20-30亩左右,只是有些不堪重负的自耕农把手里的土地变卖给当地的地主乡绅,成为了他们手下的佃农。
想到这,司马恪只能无奈的在心里感慨,这也是被逼的,在朝廷的苛捐杂税之下,农户们根本做不到自给自足,到最后只能出卖土地,变成了没有土地的佃农。
按照秦朗所说的产量来计算,一年两收,每亩地10石,20亩地就是200石,一个成年男子一年所需要的粮食大约在6石左右,这是在一日两餐,只算温饱的情况下计算的。
要是以吃饱为准,每个成年男子一年大约需要10石粮食,女子减半,这样一户按照8人计算的话,一年所消耗的粮食仅仅50-60石而已,在免除一切赋税的情况下,每家每户一年大约能剩100多石粮食。
(本书按照一斤十两计算)
按照现在的粮价一石粮食大约在5钱左右,100石就是500钱,也就是50两银子,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
(一两金子\\u003d十两银子\\u003d一百钱\\u003d一万文)
就算秦朗以后恢复赋税,按照之前的人丁以及田亩杂税,一户普通的自耕农家一年基本还能剩三分之一左右,也就是20两银子左右,这已经很不错了,现在的县令一年的岁俸也才120两而已。
虽然县令在岁俸之外还有许多额外的补助,这也足够令全城百姓欣喜若狂了,在这人人吃不上饭的年代,一年下来还有余庆,他们是想都不敢想的。
“不错,本侯的稻米种子的产量远不止这些,不过以后等到百姓手中有了余粮之后,你想过如何去管理了吗?”其实秦朗心里早就已经有了规划,只是想考一考眼前的司马恪。
“属下认为,只要粮食丰收,必定会造成粮价的巨大波动,到时候粮商肯定会对粮食进行压价,这也是一直以来存在的问题,丰收的年头粮食卖不了好价,不好的年头粮价是高了,可是百姓们连温饱都是问题哪有余粮换钱啊......”司马恪思索一会,心情有些惆怅的感慨道。
“可想到解决之法?”秦朗继续问道。
“属下愚钝,并未想到解决之法。”司马恪老实的说道。
不光蜀郡这样,大裴帝国十三州九十二个郡,都面临这同样的问题,这些粮商们的关系错综复杂,想要改变,十分困难。
有谁不恨这些见风使舵的粮商呢,可是到最后根本拿他们没办法。
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拿这些垄断粮价的粮商没有丝毫办法,可是秦朗却有的是办法对付他们,作为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粮食以后只能掌控在自己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