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伤离别 (第2/2页)
战友珍重……”
(以上为《远行》的部分歌词,作者代雁,创作于2000年8月15日,纪念北京市公安局袁时光烈士的歌。)
追悼会结束后,长长的车队开出了彝州警局,送着李炜前往烈士陵园,很多路口都进行了交通管制,这是彝州很多人记忆中的第一次如此大规模的葬礼,但基本上没有谁会有什么怨言,反而是很多路边都站着一群群拉着哀悼横幅的人,前来为李炜送行。
没有人组织,他们都是自发的。自从省电视台新闻报道了李炜牺牲的事迹后,彝州这边就有很多人开始关注这件事,并开始准备在警局到烈士陵园的路上为李炜送行了。
“你爸(你大舅)他们走的那年,可没有这么大的阵势!”灵车里陈春风和刘梦霖分别对李氷和李芸说。
“如果有那么一天,我可不想闹这么大阵仗!”李氷暗暗想,得提前安排一下!
上车前,李芸把李炜的遗像递给了刘梦霖,她抱着李炜的骨灰盒,瑟缩着靠在李氷怀里。
父亲和堂哥,这是她最依赖的两个人,如今,父亲却变成了冰冷的骨灰,她只剩下哥哥了,还好,哥哥的怀抱和父亲一样,足够宽厚,足够温暖。
李氷则是把李芸紧紧地抱在怀里,把下巴歇在小妮子头顶,感受着她的颤抖,他完全能体会李芸的心碎和无助,毕竟,他小时候也经历过一次。
陈春风在一边,她紧紧握着刘梦霖的一只手,没有再说话,只是就那么紧紧地握着,向刘梦霖冰凉的手传递着温度和力量。
刘梦霖自始至终都没有流泪,她的眼泪,已经在追悼会前流干了,是真的流干了。眼睛已经消了肿,但眼泪是一滴都流不出来了。追悼会前,医院、家里、路上,只要是无人的角落,其实都洒下了刘梦霖的泪水,见过她的眼泪的,只有李氷和李芸兄妹俩。
陵园里,第二排最靠右边的墓穴,是留给李炜的,他的墓穴左边是哥哥李烽,李烽的左边是刘梦阳……禁毒区一排六个位置,前四个都是当年一起牺牲的兄弟,李炜靠着哥哥李烽的关系,在这一排占到了第五个位置,而最后一个位置,盯着的人可不少,杨雪峰、林凤英、王雪冰三人都对那个墓穴虎视眈眈呢!此时的他们根本不会想到,或者说是不愿意去想,那个位置有一天会被李氷捷足先登了。
逝者入土为安,生者却要继续成长。
死去的人带走活着的人的故事,而活着的人,却要重复死去的人的悲剧。
葬礼之后,杨雪峰亲手在英烈墙上镌刻了李炜的名字和相关信息,然后又在那一排墓碑前停留了许久,看着那四个熟悉的名字和那四张曾经熟悉的面孔,杨雪峰、林凤英两人紧握着双手泪流满面。
当年为他们四人送行,主导的是凌景锋,林凤英、李氷也在场,杨雪峰则躺在滇西的医院里,直到伤愈之后才归队,所以错过了李烽他们的葬礼。
当然,后面的清明节和英雄纪念日祭扫,他们是年年都来的。
陈春风站在领导们身边,举目四望,十五年,专属于禁毒的这一片区域,算上李炜,又多了十二座墓碑。
这就是她自从当年安葬了李烽之后就再也不来陵园的原因,单一个小小的彝州的禁毒队伍,十五年时间就多了十二座墓碑,这还是烈士陵园!还是评上了烈士才有资格安葬的地方!
陈春风性格看起来很冷漠,很难相处,但李氷和刘梦霖,以及杨雪峰、林凤英他们都知道,陈春风曾经人如其名,是一个让人与之相处时如沐春风的女人,只是93年8月的那个噩耗让她一夜之间性情大变,成了一座冰寒刺骨的冰山。
李氷最清楚,就是从那个生日起,自己挨老妈的揍成了家常便饭,直到自己年满十八。
悲伤的时候总是度日如年,所以葬礼之后简单地回警局食堂吃了午餐,大家就都很快离开了,剩下的人也没有停留太久,都奔向了各自该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