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测试家长 (第1/2页)
九五免费小说 www.x95mf.com,最快更新一觉醒来,龙凤胎已八岁!
据说某年,有一个叫周总的人,在原籍没有考取解试,由于他认识谯州的长官,因此寄应谯州,认该州役人周吉为父,终于发解登第。。
不过,由于在省试中仍未实行分区定额制度,因此冒籍现象并不普遍。
后来开始了南北分卷取人制度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士人通过冒籍来增加自己中举的机会,冒籍的现象开始普遍化。、保证南北分卷制度的实施,后来对冒籍处罚很重。某年仍是顺天乡试,查处乡试取中举人尹诚、王谐、陈益、龚汇、王显、李随、李森等皆为冒籍应考者,代宗令执送刑部问罪。天顺六年,政府进一步加强防范冒籍的措施,并严申,若访出冒籍者严行拿问革黜。
到了再后面,朝廷为了统合南北差异,以均衡各地的科名数额来达到政治势力的合理分配、巩固中央集权统治,对乡、会试中额的地区划分越来越细,冒籍现象更为猖獗。
有段时期,福建文风日盛,沿海各府州县童试竞争激烈,而台湾新设府学录取生员名额比较多,容易考取,因此许多福建士子移民台湾,争取在台湾府县应试进学。康熙九年浙江巡抚范承谟称:浙江台州、温州、处州等地,多有杭州等地士子冒籍入学,致使本地儒童取中者只占十分之一二。
为了有力地禁止冒籍现象,清政府甚至推出了审音制度,即在童生进入考场前,通过核对口音判断考生是否为本州县人。乾隆年间,京师顺天府的大兴、宛平二县甚至专设审音御史,主持考场外的审音。从康熙前期一直到清末,大兴、宛平的审音制度一直在推行。这一制度的实施的过程中,的确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冒籍问题。
根本上说,是因为制度规定所限,使一些读书人入仕做官的愿望一下子难以达到,因此想方设法去钻营。如在文化水平较高地区的士子为了减少竟争,增加中仕机会,想方设法到录取率较高的边远地区充籍参加考试。还有一些人因为身家不清或品行不端等因素,远赴他乡冒籍考试,这样既可以避开熟人的监视,又隐瞒了其不合格的报名条件,达到自己科考入仕的目的。
顾晚风听闻新政就乐了,这不就是现代的“高考移民”现象吗?
至于产生的原因与科举时代的冒籍现象十分相似,一些边远省区由于历史、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教育水平相对滞后,因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高招政策,目的在于合理调配教育资源在全国的配置。但部分考生利用各地存在的高考分数线的差异及录取率的高低,通过转学或迁移户口等办法到高考分数线相对较低、录取率较高的地区应考,导致社会上形成了一股高考移民潮。
说起科举考试,那肯定是古代寒门学子们唯一的出路了。古代的科举考试非常多,自从隋唐就开始了。科举考试在创立之初,是为朝廷选拔官员所用。那时候寒门学子如果想出人头地,通过科举考试便是最好的方式。人人都想当官,可是科举考试中榜的只有那么几个。那么,一些天赋不高的学生该咋办?
没说的,他们就只有想办法投机取巧了。和现代的考试类似,古人在科举考试的时候,也有一些想要作弊、投机取巧的人。说起古代最会作弊的人,不知道大家会想到谁,在笔者心目中,温庭筠绝对能排上号。在唐朝科举制度非常繁荣的时候,温庭筠绝对是科技界的一个名人。当年由他帮忙作弊考上举人的学子还不少。
温庭筠的作弊方式十分先进,许多人都不知道他是怎么做的。但是,他就曾多次帮助一些绞尽脑汁都想不出文章答案的考生过考。而温庭筠的方法至今成谜。据说,温庭筠之所以会帮助考生作弊,只是因为他考试太无聊了。温庭筠外号叫温八叉,只要八次,一篇文章就完成了。而在唐朝的科举制度中,不管你有没有考完,都得等到考试结束后再交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