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狡猾的小子 (第2/2页)
“嘿嘿...这么说就太瞧不起小子了!”
“吃住那都是小事,将知识文化流传下去才是真正的大事,要是那么多瑰宝就此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我们的后代只知道这个词,却找不到起源和解释,这该多么悲哀!”
王窦可是深知一千多年后的现代常常为研究一个甲骨文,或是申请一个文化遗产需要花费极大的精力。
一部分是确实流失在了历史中,但更多是没有足以保存它们的条件,而现在就要创造这样的条件。
纸张已经出现,稍微改进一下就能保存很久。
印刷术,特别是活字印刷并不难,先从雕版印刷开始,慢慢推广。
载体有了,最后就是内容了,谁来教,学什么,怎么学,如何用,用在何处,都是书籍可以教的东西。
“王小子,我越来越感兴趣了,快说说怎么做?”
郑玄想到能流芳百世,特别是自己的郑学正是对诸多经典的解注,饱含了太多心血,若就此失传,实乃可悲。
“首先,小子希望二位唤来些仕途失意的弟子来这做教师,负责教授学子,当然,我还会找一些工匠来做教师,教授技能。”
“其次,就是我们共同编纂书籍了,涵盖经史子集,当然,暂时不能全部涉猎,先以经学和子学为主。”
“最后,就是入学学生的安排,从五岁到耋耄都可入学,而且以后在任何一门学术上有丰富学识的人,还可以聘为客座教授。”
这里的经学主要指文化艺术方面,子学是指百家学说这一块,基本涵盖了王窦想要教授的类目。
说完,王窦看着德高望重的二位长者,等待他们的看法和回复。
“你小子,不仅打我们两个老头子的主意,连我们学生也不放过,果然够狡猾!”
蔡邕笑骂道。
“我觉得不错,正好我有好几个学生和我一样不愿意入仕为官,我这就写信让他们来此,一举两得!”
郑玄倒不觉得有什么,教书育人有什么不好,比在官场上尔虞我诈好多了不是?
“那小子就多谢二位了!”
王窦起身拜谢。
一个月后,郑玄将自己在西河郡的消息放出去后,诸多学子陆陆续续慕名而来,郑玄之子郑益恩也从北海而来,时年十三岁。
来者有崔琰、公孙方、国渊、王基、程秉、孙乾等,之后崔琰之弟崔林携王经也来到了如意镇。
而蔡邕的弟子阮瑀、路粹、苏林也慕名而来,且蔡邕长女贞姬将蔡邕长孙羊承也送来西河郡,确实是爷孙俩都很思念对方。
有了这些人,王窦学校的在经学方面的师资力量已经绰绰有余。
而且崔琰是清河崔氏的代表人物之一,文武双全,是王窦最想留下的人才,空闲之余常与其讨论治国方略。
孙乾、程秉二人也是王窦熟知的三国人物,在学校里担任教师之外,还被王窦分别任命为主簿和书佐,替戏忠分担些重任。
崔林此人反而对王窦依据百家流传下来的典籍和自身所知而编纂的《数学》、《几何》、《力学》、《巧技》等等书籍非常感兴趣。
因此被王窦任命为工科院长,专攻理工类学说,并与张骏一同去实验王窦关于热气球、三轮自行车等等各种奇思妙想。
其他不熟识的人先在学校任职,再慢慢了解。
其实,王窦将他们引来,不是学曹操的‘招贤令’让他们来为官、为己所用,而是考虑到更长远的将来,让他们培养出更多的学子,成就一批又一批的人才。
就像一簇星火一样,缓缓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