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叛乱的缩影 (第2/2页)
而且他们对那个县城很熟悉,知道那个县城没有多少守军,并且那个县城里有很多粮食。
这才是他们将目标放在那个县城上的原因,现在徐行章等人还没有完全丧失理智,他们只是对大景充满了恨意。
他们的怒火仿佛能燃尽一切,先后经历了这么多次绝望,让他们几乎失去了自己的理智。
要不是有恨意驱动着他们,他们就和行尸走肉没有区别了,家人凄惨的死去,自己最后的容身之地也被烧毁。
这怎么可能让他们不恨,特别是回想起面对官军的刀枪时,他们竟然因为害怕而退缩了。
要是再给他们一次机会,他们绝对不会选择退缩,哪怕是死在那些官军的手下,他们也绝不会选择退缩。
这只是大景发生在各地的缩影,其实那些平民百姓所求的很简单,只要能够活下去生活哪怕再艰苦,他们也能忍受。
但大景并没有给他们活路,那些贪官污吏会收各种苛捐杂税,甚至不惜逼死无辜百姓。
那些本就挣扎在生死边缘的百姓,也终于是坚持不住了,加上官军的劫掠,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原本就层出不穷的叛乱,也因此在大景各地愈演愈烈,只要能够向大景复仇,他们可不管你是不是流寇。
就算是在利用他们,只要可以让大景受损,他们也会心甘情愿被利用,流寇对此自然很是兴奋。
因为有了他们的帮助,官军的攻势明显弱了很多,攻城时也有了无处不在的内应,让地方官员对此非常的头疼。
因为那些百姓真的是防不胜防,他们前一秒还是大景的百姓,下一秒就成了流寇和叛军的内应。
那些人本就是当地的百姓,自然没有办法区分谁是内应,但他们总不能将全城百姓都监视起来吧。
所以地方官员对此感到很是绝望,那些将领对此也没有任何办法,他们也不能直接对百姓出手。
要不然事情闹大了,让天子知道他们的所作所为,是一定会出大问题的,罢官免职都算是轻的了。
为了平息百姓的怒火,那些底层士兵可能不会被大规模追究,但他们这些将领可就惨了。
朝堂上的官员也不会为他们求情,因为此事绝对不会和以前一样大事化小,这可是官逼民反的大事。
实际上朝堂上的大人物,也没想到那些百姓会因此造反,毕竟几乎每年都是这样,虽然会因此发生一些叛乱,但绝不会闹到这种地步。
流寇的问题不仅没有解决,那些将领还捅出了这么大的篓子,此事一个处理不好就是一件大案。
现在朝堂的秩序还算稳固,没有人愿意在此时掀起大案,所以朝堂上的官员们,都有意的将此事忽略。
没有人会选择在此时,在天子面前提起此事,他们只会竭尽所能的将此事给隐瞒下来,因为没有人那够保证,自己能在一场大案中毫发无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