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风格和棋品 (第2/2页)
王厚走了。其实他并没有什么事儿,只不过后面的话题并不适合在这个场合提起。
西征青唐之事只在一小部分人中沟通、交流。若有外人在场,则禁止提及。这样即便被聪明的外人猜到,那人也拿不到确凿的证据。
曹有福就是一个聪明的外人。只不过他并不想猜到,于是就干脆假装自己不知道。
他也不怎么担心事后的清算,因为理由是现成的:自己这个皇城司暗桩的身份早就暴露了嘛!所以一直被蒙在鼓里。这样很合理,不是吗?
相比之下,时鼓就没曹有福这么幸运了。从喻守规对他的态度推测,自己的身份还没被发现。可是他却不想将猜测到的结论报上去,而且知道得越多就越发的不想报。
这么多显赫的豪族在这件事上投入了如此多的财力,这么多的人杰在为这件事奔忙。要是被自己给搅和了,得死几回才够呢?
沈九台能保住自己吗?别逗了,到那时他恐怕连自己都保不住。
还是假装不知道吧!这是开疆拓土,又不是造反。而且,自己还有老娘和媳妇呢。老娘虽然不是亲的,但媳妇可是真漂亮啊!还没来得及说上几回话呢。
就是将来怎么办还没个头绪。实在不行,借喻守规的关系求求王公子?
早餐结束。
张小娘子带着玄慈去工厂安排工作岗位,董云蓝回工作室设计新款毛衣,王大卫和曹七回房下棋,顺便等待王厚。
宋代的围棋规则与后世不同,最主要的区别有两点。
其一,座子制。即:开局的四颗棋子必须放在固定位置,形成对角星位布局。从第五颗棋子开始才可以自由发挥。
其二,还棋头。即:棋局结束时,每多出一块棋就要扣除一子。
王大卫已经适应了这个规则,可以跟曹七下得有来有往。
一般来说,开局的时候王大卫总能占据优势,因为他学的围棋定式比曹七多了将近一千年的积累。
进入中局,则曹七要胜出一线。她的棋风杀伐凌厉,力量极大。而且座子制和还棋头更有利于攻杀,王大卫经常避无可避、被迫迎战。
如果王大卫抗住了,撑到收官阶段,则局面又会翻转过来。曹七的收官水平不忍直视,数次被王大卫反败为胜。只不过这样的获胜方式常常为曹七所不耻,恶语相向,贬低王大卫的棋品。
这与古人对围棋的理解有关。在古人看来,围棋是娱乐、是艺术、是韵味,但绝对不是竞技。
赢了也没有大奖,机关算尽有什么意思?下到胜负已分的时候就该痛痛快快投子认负,何必再浪费时间?还会在棋谱上留下一堆俗手,毫无美感,看都没法看。这也是古谱之中下到收官的比例远少于后世的原因。
但是王大卫可不管那一套。我就是要下完,但有一线胜机我就坚持到底,除非是真的彻底没救了。
尽管如此,曹七还是经常找王大卫下棋。她是汴梁勋贵圈里有名的“小国手”,独孤求败的那种。至于这次一起出来的纨绔们,她能“一次打十个”。
今天的棋局稍有不同。一开局,王大卫下了一个骗招,曹七没有防备,直接掉坑里了。局面瞬间拉开。
其后曹七疯狂进攻,招招强手,近乎于不讲道理。王大卫则步步为营,谨慎应对,猥琐发育。宁可小亏一点儿也不给曹七留下丝毫的机会。
眼见着棋盘上的空间越来越小,曹七翻盘的机会也越来越渺茫,王厚进来了。曹七一挥手,将棋子打乱:“猴子来了。说正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