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皇帝篇(3) (第1/2页)
九五免费小说 www.x95mf.com,最快更新继续神域外传!
第73章 北朝皇帝篇(3)
为政举措
皇始元年(396年),拓跋珪乘后燕武成帝慕容垂去世,进兵中原,占据了今山西、河北之地。为了便于控制,拓跋珪下决心迁都平城,徙民耕田,经营平城,使平城周围有了大片的沃土。然后,拓跋珪迁都平城,即帝位。并且营修宫室,建立宗庙,设有社稷,又命人标明道里,平定权衡,审计度量,不久又仿汉制,完善职官制度。为加强封建化,拓跋珪听从崔宏的建议,下令强制解散血缘关系的各部落组织,重新按居住地组织编制,成为国家的编户。
北魏天兴元年(398年)拓跋珪称帝时,命令朝野皆束发加帽。
天兴六年(403年),拓跋珪下令制定朝臣冠服,但与中原旧制不尽符合。
北魏天兴二年(399年),拓跋珪又始置五经博士,增加国子太学生员共三千人,并命郡县大索书籍,汇集平城。
拓跋珪还崇尚佛、道,在征战中原之际,对和尚、道士都秋毫无犯,加以尊敬,曾致书征召僧朗、法果等高僧。定都平城之际,专门下诏营建佛寺,以便“令信向之徒,有所居止”。同时,他又“好老子之言,诵咏不倦”,并设置仙人博士,立仙坊,煮炼百药。但死刑犯试服所炼丹药后大多死亡,拓跋珪也就渐渐对道教失去兴趣。
北魏天赐元年(404年),拓跋珪又设王、公、侯、伯四等爵,并置散官五等,品级自第五到第九。后又命宗室置宗师,八国置大师小师,州郡也置师,以辨宗党,举人才。
历史评价
刘库仁:“帝有高天下之志,兴复洪业,光扬祖宗者,必此主也。”
崔浩:“太祖用漠北醇朴之人,南入中地,变风易俗,化洽四海,自与羲农齐列。”
魏收《魏书》:1“晋氏崩离,戎羯乘衅,僭伪纷纠,犲狼竞驰。太祖显晦安危之中,屈伸潜跃之际,驱率遗黎,奋其灵武,克剪方难,遂启中原,朝拱人神,显登皇极。虽冠履不暇,栖遑外土,而制作经谟,咸存长世。所谓大人利见,百姓与能,抑不世之神武也。而屯厄有期,祸生非虑,将人事不足,岂天实为之。呜呼!”;2“帝虽冲幼,而嶷然不群。”[38];3“太祖抚运乘时,奄开王业。世祖以武功一海内,高祖以文德革天下。”
李延寿《北史》:“道武显晦安危之中,屈申潜跃之际。驱率遗黎,奋其灵武。克翦方难,遂启中原。垂拱人神,显登皇极。虽冠履不暇,栖遑外土,而制作经谟,咸出长久,所谓大人利见,百姓与能,抑不世之神武也。而屯厄有期,祸生非虑,将人事不足,岂天实为之乎?”
唐朝某“公子”(可能是唐太宗)问:“魏之道武,始立大号,观其器用,足为一时之杰乎?”虞世南说:“道武经略之志,将立霸阶,而才不逮也。末年沈痼,加以精虐,不能任下,祸及方悟,不亦晚乎!”又问:“魏之太祖、太武,孰与为辈?”虞世南说:“太祖、太武,俱有异人之姿,故能辟土擒敌,窥觎江外。然善战好杀,暴桀雄武,禀崆峒之气焉。至于安忍诛残,石季龙之俦也。”
吕祖谦:“道武以来,战胜攻取,未尝少挫,几并天下。”
徐钧:“立储去母岂良规,创业英名顾尔为。事变无穷难预料,身亡又兆国亡基。”
张大龄《晋五胡指掌》:“太祖珪窜伏流离,濒死不死,是天之所兴也者。殄灭大燕,尽有中原,规模措置,何逊于两汉哉!”
轶事典故
据南朝史书记载,拓跋珪暴虐好杀,人民苦不堪言。有巫师告诫拓跋珪,会有灾祸,只有“诛清河、杀万人(一作万民)”可以幸免。于是拓跋珪屠灭清河郡。拓跋珪常常亲手杀人,欲令其数超过一万人。拓跋珪睡觉的地方,没有人知道,只有爱妾万人知道。万人与拓跋珪之子清河王拓跋绍私通,清河王因此想要刺杀拓跋珪,令万人为内应。拓跋珪临死前说:“清河”、“万人”之言,原来是你们。
拓跋嗣(392年—423年12月24日),字木末,鲜卑族,北魏第二位皇帝(409年—423年),道武帝拓跋珪长子,母为宣穆皇后刘氏。
拓跋嗣于天兴六年(403年)受封齐王,任相国,加车骑大将军。因母按旧俗赐死,哀不能自胜,触怒拓跋珪,被迫逃匿于外。天赐六年(409年),其弟清河王拓跋绍杀父,拓跋嗣入城诛之,即皇帝位,改元永兴。令南平公长孙嵩、北新侯安同等8人共听朝政,谓之“八公”。他注意选贤任能,使尚书燕凤等汉族士人入侍讲论,出议政事。他“明睿宽毅”“兼资文武”“礼爱儒生,好览史传”“亦好黄老,又崇佛法”,以刘向所撰《新序》《说苑》于经典正义多有所阙,乃撰《新集》30卷。在位期间,北征柔然、丁零,东袭北燕,南攻刘宋,取得司州及兖州、豫州部分地区,并修筑长城二千余里以防范柔然。
泰常七年(422年),拓跋嗣患病,大封诸王,并立泰平王拓跋焘为皇太子,命其临朝听政,以长孙嵩等为左右辅。翌年驾崩,谥号明元皇帝,庙号太宗。
本名
拓跋嗣
字
木末
所处时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