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铃铛观斗法 (第1/2页)
九五免费小说 www.x95mf.com,最快更新山海经之捕兽笔记!
如烟放下了小册子,拍了拍智海的肩膀说,“快睡吧,明天你们家老太太还说,要让你陪她去褔畿呢。”
智海突然缓过神来,淡淡地问:“去褔畿干什么?”
“说要去铃铛观求个签。”如烟打了个哈欠,往房间里走着。
智海还在想刚才的那一幕,脑海中又在想,“为什么姑姑看不到这本册子上的东西,但是我可以看到?为什么选修课上……”
智海又突然一怔,嘴里喃喃地说着:“选修课!”
智海仿佛发现了什么秘密,像魔怔了一样翻这本小册子,翻过来、翻过去,终于在中间的位置发现了一个熟悉的图画。
“我靠!”智海脱口而出一句粗话,心里想,“真的是他。”
那张图画的旁边写着两个字,“帝江”。
“真的是帝江。”
智海躺在床上,一直想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又想起小时候姑姑给他讲故事,就讲过山海经中帝江的故事,姑姑是当做睡前故事讲得,像快点哄智海入睡,没想到小智海越听越精神,而且一边听一边还不时地插嘴问姑姑,
“那《山海经》中的帝江到底长什么样子啊?”
“你想象一下,没有眼睛、没有耳朵、没有嘴巴、没有鼻子,只有一个浑圆浑圆的身体,”
“很像是……像……大有叔的肚子。”小智海说,说完之后止不住的笑。
大有叔,是智海奶奶的侄儿,名字叫任大有,也是秦如烟和秦如烟的表哥,智海的表叔。
他是个九国贩骆驼的生意人,因为经常跟客户应酬,一有空也喜欢到处去胡吃海塞,所以肚子吃得肥大肥大的,像口钟一样。
不过任大有对自己的姑姑一家倒是不错。
他知道自己的姑姑守寡、表哥表嫂像失踪了一样,当时家里还有个不谙世事的小表妹,和刚会说话、都没上幼儿园的表侄儿,闲暇的时候也常来看看自己的姑姑一家。
客户、朋友送他的好东西,任大有也经常给姑姑一家送来。
“差不多,不过比你大有叔的肚子啊,还要多四个翅膀、六只脚丫”,脑海中的如烟姑姑给小智海解释着。
第二天,奶奶起的很早,不过,智海也一宿没睡,翻来覆去想着昨天发生的事情,可是终究没有想明白。
睡不着的时候,智海也时不时翻一翻手中的小册子,看着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奇兽、奇人、怪石、山川、还有诸神。
智海又想,那个姑娘,会不会也和这本《山海宝册》中的人有关系?可是在《山海宝册》,实在找不到一个和这位姑娘长相相似的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翌日,铃铛观。
铃铛观是琴岛市的历史最悠久的古建筑之一,距今有将近一千年的历史,一千年前,当时隶属于北部褔畿县的琴岛地区发生了一场大的瘟疫,百姓们死伤无数。
根据当时的还是褔畿县的县志记载,
“崇元六年,县逢大旱,稷、黍、麦颗粒无收,士绅弃宗外迁,布衣多饿死,以棘皮、草根、腐兽为食,或海兽有瘟,人饥而食,又染疫,染疫之人如有癫痫之症,或口不能言、且吐白沫、抽搐不止,或全身高热、臃肿, 遍寻医药无治,县民死伤者十之六七。”
关于后来人们是怎么度过这种瘟疫的,县志中的记载十分模糊。
不过有一个故事在当地流传甚广。
相传在褔畿区的南边的小鹫岭上,有一个石头观,是一个道君修行的场域。
那道君真人看县城中的百姓们实在是可怜,不仅被饥荒的折磨,还要受疫病之苦,心有不忍,于是打开屋门,放百姓们进来。
老道士也懂些养生之术,于是把自己常喝的苦蚕参茶分给百姓们喝,还让弟子、道童们把庵子里的粮食们分给百姓。
百姓们无处可去,自己的家因为有瘟疫,或者被烧掉,或者有县城的兵士们看守、禁止靠近,他们竟成了一群无家可归的流民,多亏有这道君收留,于是就在石头庵中住了下来。
刚开始还是有一些体弱的人不堪病痛折磨就病死了,但好在,随着在石头庵中休养疗愈,加上这个道观中衣食不缺,更多的人在道士们的照料下活了下来。
活下来的人十分感念老道君的大德,并把老道君慷慨施恩的故事告诉自己的子孙们,让他们永远铭记真人的救命之恩。
这些幸存下来的百姓,有一些害怕自己原来的家还有疫病,哪怕身体好了也不敢回去,于是就在小鹫岭的山下住了下来。
小鹫岭山下的土地原本是一些士绅们的,十分肥沃,只是遭遇了饥荒和瘟疫,能跑的士绅都跑了,这些逃跑的士绅因为从褔畿县而来,其他州县的人一听他们是瘟疫最严重的的地方来的,都阻止这些士绅们进城来。
原本在褔畿县受人敬重、甚至是作威作福的士绅们,在外竟然成了失魂落魄的丧家之犬,运气不好的,饿死、病死在了逃难的路上,运气稍微好一些的带着家眷迁徙到了消息闭塞的南方,或者跨越大洋去了海外,这些士绅几乎再也没有回过褔畿县。
留下来的士绅十之七八也都死了。小鹫岭位于褔畿县的南边,距离疫区很近,县城的老爷们也不想染指这里。
这小鹫岭附近的肥沃土地,一度成为了荒草遍布的无主之地。
活下来的百姓们就在这片土地上重新耕作、繁衍生息,后来逐渐形成了一个村子,为了纪念石头观道士的救命之恩,村民们就把这个村子命名为“石安村”,直到今天还存在。
智海的奶奶任美竹,就是石安村的后人。因此智海也是从小听着奶奶讲这些故事长大的。
几十年后,石头观里的老道君仙去了,道君的徒儿、弟子因为生计难支,都下山谋别的营生去了,石头观也荒废了,只剩下几间空屋子,和断井残垣。
不过,在小鹫岭山下的石安村里,当年受过真人恩惠的老人们还活着,他们还记得对他们有大恩的老道君。
石安村的村民们凭着肥沃的土地,与县里“轻徭役税赋”,积攒了了不少的家财。村里几个大姓的老族长,想起当年在石头庵里,自己人不人、鬼不鬼的模样,被老道君好心收留,如亲生父母一般的照顾。
老人们还记得,当年,老道君几乎把自己庵里的所有积蓄都拿出来,百姓们没有衣服穿,老道君拿自己的衣服给百姓们裹,百姓们没有吃的,老道君也把自己的一口吃的省给百姓们,百姓们受疫病折磨,老仙师带着弟子、道童们去山里采药,还托人从外府县买药,这样才从死神手里夺回了他们的一条命。
如今看到石头庵荒废了,实在是不忍心,于是就号召村民和自己的子孙,哪怕是倾全村之力,也要重新修筑石头观,要在观里立碑、立传、立像,让到这里来的所有人,都能知晓老道长的无私恩德。
重修的石头观,因为在左配殿有一个巨大的铜筑大钟,足足有几百斤重,在过去,庵里做法事的时候,这个大钟就会被击响,从小鹫岭到石安村,甚至到更远的褔畿县,都能听到悠扬的钟声。
石头庵的名字也改了,叫恩阳观,老道士被村民们尊为恩阳真人。
当地人记得,当初老道君为了救村民们,给他们喝苦蚕参茶,那参茶的须子形状像铃铛一样,这口大钟,看着也像是个大型的铃铛,铃铛是当地人葬礼上必备的法器,据说铃铛的声音不仅可以引导魂灵升入仙界,还能震慑百鬼邪祟。
于是这个恩阳观,也习惯被称为铃铛观,希望这巨大的铃铛,能指引者老道君飞升成仙,并保佑山下的村民们,驱逐邪祟、百鬼不侵。
“扬恩殿?”智海陪着奶奶来到了铃铛观的正殿门口,看着门口牌匾上的三个大字。
“扬恩殿。”奶奶复述了一遍。“不能忘了当年救命的恩德啊。”
智海陪着奶奶走进了殿里,正好也有一个男孩陪着一个中年女人站了起来,正要出去,智海和那个男孩打了个照面,智海看这个男孩的眼神也有点奇怪,总觉得在哪里见过。
奶奶跪在蒲垫上,将手中的香举到额头的位置,眼睛虔诚地闭着,嘴里还在默念着一些祈愿的话。
其实智海或者如烟姑姑,每年都会陪奶奶来铃铛观几次,奶奶许的愿望,来来回回就是那些,智海和如烟也能猜出个大概。
奶奶的一个愿望,念叨了十五年,至今都没有实现。
那就是希望智海的父母能平安回来。
尽管年复一年,愿望都未能实现,但是每一年奶奶都会来这里,一次又一次诚心地祈求神仙。
在正殿许完愿后,奶奶要去左配殿的大钟前面,去抽签和掷筊。
只是左配殿的殿角正在修葺,几个工人正顺着梯子从建筑木台上下来,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木台的基座松动了,还是工人们频繁上上下下,把木台压坏了,就在智海和奶奶抽签的时候,木台从一侧正对着智海和奶奶砸了下来。
奶奶还在闭着眼睛掷筊,全然不知,但是智海反应过来了,眼看着那个倾倒的木台冲着自己和奶奶的头顶砸了下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