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录像厅没落,棉花的利润 (第2/2页)
加上投入小,回本快,所以杨澈才搞了那个。
只是到了九八年以后,客流量大不如前,每家店一天能赚几十块就不错了,他才给砍掉,干别的。
而在杨澈搞的这些产业里。
两家音像店,以及一个卖小商品的店,都在县城那边。
人手一直不够用。
但好在,还是招到了批可堪一用的人。
当然依旧是用刘柱的名义打幌子,杨澈自己并没有走上前台。
说回店铺。
县城那边的音像店,小商品店,都是前不久刚搞起来的,从镇子这边复制过去的经营模式。
还没怎么赚钱。
他手上最赚钱的项目,还得说是开了大半年的棉厂。
这年头,棉厂确实很能赚钱。
因为缺口大,导致下游的棉花价格也不断提升。
要知道,从89年到98年期间,棉花的价格一直都是上涨的。
上头先后调整了七次,光是94年就调整了三次,而且都是往上调,不是往下拉。
这也就导致了,棉花已经成为紧俏物资,只要你有,就不愁卖不出去,卖不出高价。
再说去年。
也就是99年。
棉花市场开放了,不再由国家制定价格。
加上受产量减少的影响,这个价格更是一路飙升,从年初的7000块一吨,涨到了年底的将近一万块。
直接拉升了三分之一啊。
而到了今年的四月份,棉花的价格已经是一吨了。
有这么大的利润在。
杨澈又怎么会不进去分一杯羹呢。
在前世的时候,杨爸也干过棉厂,只是他那时候进的太晚了,不光没赚钱,还赔掉了十几万。
不过有这个经历。
倒是让杨澈也了解了这门生意,不是一抹黑的瞎干。
而且知道棉花在99年这一块会大幅度的涨价。
所以他也提前做了些准备。
租用厂房,购买机器,都是最基本的。
除此之外,他还用刘柱的名义,让手下的人去收购了一大批棉花回来,大概有七十吨。
因为下手的时机好。
平均下来,一吨的价格也就在七千不到。
不过就算这样,也把杨澈手里的资金,还有能拆借来的钱全部都砸进去了。
花了将近五十万。
但投入越大,回报越大嘛。
杨澈赌对了。
到了去年年底的时候,棉花的价格就上来了。
九千多块一吨。
到了今年四月份,更是涨到了一万三。
就算什么都不做,光是把这些棉花再卖出去,他就能对赚一大半,白捞几十万。
更别说,他还把棉花制成棉包,可以卖上更高的价格了。
如今。
杨澈已经把这批棉花全都卖掉了,回款将近一百万,差不多就是赚了一倍。
之所以不继续留下去了。
除了储存需要耗费人力物力以外。
关键就是他知道,棉花的价格肯定不会一直这么高,都快涨到一万五一吨了,这特么已经影响到市场运转了。
上面肯定会出手干预,把价格打下去的。
说是市场自由。
但谁信谁才是真的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