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征虏大将军 (第1/2页)
九五免费小说 www.x95mf.com,最快更新明末:复国从始皇帝嬴政开始!
第343章 征虏大将军
二十六日,巳时初,明军翁之琪部大营遭遇清军突袭,清军奇兵两千,放火烧营,留守大营的明军猝不及防,大溃。
刚从前线撤下来休整的翁之琪得报,仓促之下,率军回援。
待他返回袁溪之畔的营寨之时,火势已经蔓延,殃及邓文昌的大营。
留守的兵卒已经尽数撤出,火势太大,已经无法扑救。
后营粮草辎重,皆焚于火海之中。
翁之琪望着火烧连营,气的浑身颤抖,怒而拔刀斫石,以泄心中愤懑。
这时,有留守将官满脸黑灰的跑来,跪倒在了翁之琪面前,悲愤道:“末将无能,请将军治罪!”
“敌军何来?”
“敌军自北顺水而来,突袭我后营,末将率部救援不及,鞑子纵火,掠杀片刻后便退去了。”
“你这颗脑袋暂且先留着,战后再做计议!”
翁之琪看向了北方,敌军顺水而来,必是潜藏于泽湖之中。
大意了!果真是大意了!
眼下粮草被烧,大军无以为继,不能再继续作战,只能暂且退至袁溪西岸,结寨自守,等候咸宁发来粮草,再图进取。
于是翁之琪火速向邓文昌传话,命其退兵。
前线,邓文昌正在亲自督兵猛攻金牛镇北岭,明军的火炮将北岭轰的碎石迸飞,草木成泥。
京营士卒正成纵队分数路齐齐向岭上攻去。
清军滚石以阻,明军避之不及者,皆被杀伤。
为了防止清军自金牛镇中杀出,袭击进攻部队的侧翼,邓文昌以两千兵前出,防御金牛镇。
清军参领苏拜远望见明军大营起火,知道己方奇兵得手,猜到明军粮草被烧,即将退兵。
那支奇兵正是留守在泽湖之中的兵马,苏拜早就对其有所安排,命他们相机而动。
眼下奇兵得手,苏拜并不打算就这么轻易的放走明军。
于是他向金牛镇增兵至一千,由麾下精锐佐领统帅,准备在明军撤退之时,衔尾追杀。
不久,邓文昌得翁之琪传话,知大营粮草被烧,事不可为,便果断下令进攻的兵马开始有序撤回。
列在金牛镇外的两千兵也开始缓缓后撤。
苏拜见状,下令镇中兵马出击。
一千清军杀出,正在撤退的明军被迫止步,准备迎战。
邓文昌见状,暗道眼前的鞑子竟如此难缠,正欲再遣兵马掩护,但忽闻当中山头上有呼啸声传来。
闻声,只见空中飞来数块巨石,砸在了邓文昌阵中。
投石机!
明军死伤数百,石屑飞溅,亦伤及不少。
清军轻兵奇袭,没有携带火炮,但是苏拜却是在金牛镇伐木取材,打造了简易的投石机。
虽然原始,但居高临下,尚可大用。
邓文昌无奈,鞑子就像是恶犬一般紧紧咬住了自己的那两千兵,使他们不得脱身。
现在又遭到了鞑子投石机打击,主力只能后撤。
邓文昌欲冒飞石救援,但被部下阻拦,一旦去救,正中鞑子下怀。
于是,邓文昌忍痛后撤,在投石机射程之外,留下了一千兵马,见机接应。
苏拜见从明军身上咬下了一块肉来,大喜,立刻再遣五百兵出击,又令南岭之上,亦遣五百兵夹攻。
被缠住的明军断后的两千兵马很快便遭到了鞑子的两面夹攻,陷入了苦战之中。
鞑子十分精锐,悍不畏死,又身手非凡。
两军死战,明军最终不支,阵型崩溃,被鞑子分而围杀,最终全部战死。
被邓文昌留下接应的明军见状,只能迅速退去。
午时末,明军全军退还袁溪西岸立寨休整。
首战金牛镇失利,翁之琪火速向咸宁发去了战报。
一战损失三千余人,以他们两部的兵马,断然没有攻破金牛险地的希望了。
鞑子精锐,准备充足,非重兵难克。
......
黄冈。
金声桓得知大治被攻破,副将汤执中全军覆没,战死城中,又惊又怒。
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上当了,鞑子以黄冈为饵,引诱他来攻。
于是,金声桓当即召副将王得仁,命其领军两万,立刻回救大治。
王得仁领命,率军渡江,于樊口登陆,准备南下回援。
可没想到在樊口,大军刚刚集结完成,游骑便送来急报,有清军两万,自西杀来。
王得仁大惊,火速整军面西,准备迎战。
敌军自西而来,想来是应当是武昌清军出击,前来攻取樊口,以阻己方渡江。
两军忽然遭遇,清军领兵的正是参领瓦尔喀,在接到陈泰的军令之后,他亲自率军来攻樊口。
为了抢在明军渡江之前赶到,瓦尔喀一路急行军前来。
见明军刚刚上岸,于是瓦尔喀下令全军止步,原地歇息。
明军的游骑一定已经发现了他们,明军主将必然不敢无视他们直接南下。
瓦尔喀并不着急作战,只要将明军吸引在此,目的也就达成了。
陈泰给他的任务就是牵制黄冈明军,不得使其南下回攻大治。
王得仁见清军按兵不动,便明白了清军意图。
可樊口重镇,不容有失,要想放心南下,必须先击败这支鞑子才行。
于是王得仁遣部将领军三千,西出试探。
结果清军以强弓硬弩射退,并不打算接战。
这可把王得仁给难受坏了,战又不战,退又不退,令他也进退不得。
敌我兵力相当,他若是全军压上,即便得胜,也将无力南下进攻。
于是王得仁下令全军暂驻樊口,先确保樊口不失。
他向金声桓送去了信,请金声桓再调一万兵马,接防樊口。
得知清军来抢占樊口,金声桓意识到不妙,樊口若失,他这黄冈就成了江北孤城。
一旦清军从别处调兵围攻,他就会陷入重围。
权衡利弊之后,金声桓决定放弃黄冈,全军南渡,屯戍樊口。
二十六日午时,金声桓兵至樊口接防,与清军对峙,王得仁遂得以脱身南下。
清军参领瓦尔喀在樊口西北安营扎寨,准备长期对峙。
金声桓亦在樊口布置防御,做好了与清军久持的打算。
王得仁令所部步骑两万向南急进,从樊口到大治有七十里路。
但大治以北,有铁山为藩篱,距离樊口大约五十里。
王得仁于二十七日午后,率军进至铁山以北十里外。
夜不收的消息很快传回,铁山之上,清军大旗招展林立,人影幢幢,山体之上,壕沟纵横,洞穴遍布。
更有土墙栅栏,陷坑暗刺,几乎整座山已经被清军改造了一遍。
王得仁听后,不禁头皮发麻,这等防备,足以称为固若金汤。
光靠他这两万兵马,想要突破铁山防御,似乎不大可能。
但不死心的王得仁决定亲自抵近侦察一番。
于是他便率亲骑三百,来到了距离铁山五里之外,寻了一处隐蔽地点,举着千里镜观察起来。
果然如夜不收所报,山顶之上,遍布守军。
整个北坡,更山腰壕沟之前,更是重重阻截,几乎无落脚之处。
王得仁看了一眼,便信心全无,过铁山,是通往大治的最快路线。
不然的话他就只能率军绕路,自铁山向西,从大治西北方向进军。
可现在问题是,铁山的敌军不除,即便是抵达了大治,也是无法展开进攻的。
铁山与大治互为援引,攻首则尾至,要么同时对两处发起进攻,使其无暇他顾,要么必须先集中全力,拿下一处。
王得仁无奈,进退两难,于是选择在铁山向北十五里外安营扎寨,先陈兵观望。
......
九江,湖口县,总督府。
正堂之中,香薰缭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