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宫中赶鬼 (第2/2页)
李忠住在偏僻黔州,同朝廷不再有联系,灾祸仍然从天而降。
他本想与世无争苟活于世,可是武皇后不想让他再活。
宦官带来的白绫,是父亲李治对他最后的关怀。
在宦官帮助下,挂白绫于房梁,结成环状,李忠再哆嗦着双手,一边流着无助的眼泪,一边缓缓把白绫套在自己脖子上。
宦官帮他踢掉了凳子,他身体悬空,挣扎一会就不动了。
宦官们把他放下来查验,确认他已气绝身亡,骑马返回长安复命去了。
从那以后,朝政兵权全在听命于武皇后的人手中。
李治处理朝政,武皇后垂帘听政。
后来也不再垂帘,她和李治一左一右,并排坐两把龙椅,并坐听政。
给谁升官,把谁免职,杀谁关押谁,武皇后都有决定权。
阿谀奉承、顺从归附武皇后的朝臣,称呼武皇后为“天后”。称高宗李治和武皇后一起临朝为“二圣临政”。
苏定方平西突厥后,659年,又奉命出征思结。
思结酋长都曼,一会儿叛乱,一会儿归附,像有神经病一样反复无常。
李治派苏定方为安抚大使,日夜兼程赶去平叛。
苏定方领兵掩击都曼军队营帐,都曼仓惶败逃至马保城。
苏定方领唐军追到马保城,四面围攻。都曼走投无路,出城投降。
苏定方命兵士绑住都曼,千里迢迢押到皇宫宫殿。李治免除都曼死罪。
第二年(660年)三月,新罗王金春秋向唐高宗李治求援。
金春秋是新罗国真德女王的弟弟,真德病逝,唐册封金春秋为新罗王。
朝鲜半岛三个东夷小国三足鼎立。北边高丽最强、西南百济次之,东南角新罗最弱小。
高丽、百济时常联合入侵新罗,夺取新罗三十三座城。
新罗王金春秋给唐朝上表求救,高宗李治派营州都督程名振及右领军中郎将薛仁贵前往征讨,斩杀和俘获不少敌兵。
高丽兵败退,唐军也班师回朝。百济没有受到沉重打击,专等着唐军西归,又进兵进犯新罗。
新罗再派使者向唐朝求救。李治再命苏定方为神邱道行军大总管,与左骁卫将军刘伯英等,率兵十万人,水陆并进。
唐朝且授金春秋为蜗夷道行军总管,令他率新罗精锐,会同苏定方大军,共同讨伐百济。
苏定方自山东成山(今山东荣成海湾)千船齐发,渡过黄海至百济国熊津江口。
唐军到达江口,正好遇上百济军队前来防堵。唐军登陆上岸来不及整列,苏定方领兵直接掩击过去,杀死百济兵四千人。
有一半百济兵拼命回逃,唐军紧跟着他们脚后跟追击。
快到百济国首都,百济国王扶余义慈领全国之兵出战。
唐军冲入敌阵,杀得天昏地暗、红日无光。
百济兵溃败,扶余义慈本人也随败兵逃回。
沿想到刚刚退入外城,唐军也紧跟在后,连城门都来不及关闭,唐军也已骑马闯进外城。
扶余义慈的大儿子扶余隆和二儿子扶余泰从内城领兵出来援救他爹,才把扶余义慈接进内城,关门拒守。
苏定方领唐军猛烈攻城,扶余义慈大为恐惧。
趁着那天夜晚阴天,天空望不见星星月亮,晚上黑得伸手看不见五个手指头。
扶余义慈和大儿子扶余隆摸黑从城墙上放下粗壮长绳子,顺着绳子从城墙上溜下来。爷儿俩结伴一路夜奔,逃藏于百济国北部山沟村庄。
城中只留下二儿子扶余泰领兵守卫。
老爹和哥哥都跑了,余泰扶心里很不平,便在城中自立为王。
扶余隆的儿子扶余名文,还留在城里,他对身边的人说:
“逃出去的国王和太子都还活着,我叔叔扶余泰就拥兵为王。
就算能赶走唐兵,我家亲人这样争权火并,看来我父子也没法活了。”
于是扶余名文领身边的人出城投降,城中不少百姓也从城墙上吊着绳子滑下来,投降了唐军。
趁着守军人心涣散,苏定方领唐军猛攻,指挥将士登上城墙,插上唐军旗帜。扶余泰见城墙已失守,没奈何开城门投降。
扶余义慈、扶余隆得知首都失守,又想再往别处远逃。
唐军让认识扶余义慈和扶余隆的百济国人做向导,一个村庄一个村庄地拉网式搜捕。
他俩看到无处可逃,只好从藏身的农民家里出来,走到唐军面前跪下说:
“别搜了,我们就是扶余义慈、扶余隆。我们投降。”
百济国有三十七郡,二百座城,至此全部归唐。
唐朝下诏改设置为熊津、马韩,东明、金涟、德安五个都督府,选任原酋长为都督、刺史。
只有都城是全国中心,特留郎将刘仁愿居守。熊津地居险要,也派恢复官职的左卫中郎将王文度担任都督,安抚百济百姓。
苏定方押送扶余义慈父子,胜利回师,献俘于朝廷。
李治传诏对百济国王扶余义慈父子免罪不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