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不会这么巧吧 (第2/2页)
实际上,这卷宗能放到这里来存档,里里外外几乎不会有什么漏洞,更何况是当时那么大的一个案子。
可是除此之外,涉事的人都已经死了,她除了这里,暂时想不到还有哪里能找出些许的端倪。
关于镇国公府的罪名,最大的就两条,里通外敌以及贪污军饷。
里通外敌的证据是赵家老太爷早年间的书信,可这卷宗里并没有将书信归入进去,而是录取了一个跟随赵家老太爷几十年的随从的口供。
看着那分明带着陈旧血迹的纸张,顾锦圆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
对于这位老人,顾锦圆是有些印象的,似乎与赵老太爷差不多年纪,是跟在赵老太爷身边从伴读开始做起的。
后来也在战场上立了一些功劳,却始终不愿意脱去奴籍,只愿意跟在老太爷身边伺候。
甚至于小时候,他还给顾锦圆买过糖吃。
正是因为是她,她才觉得难以置信。
因为她清楚,他之所以选择一直跟在赵老太爷的身边,是因为他已经没有了任何亲人,也终身没有娶亲生子。
若说拿家人威胁他那是不可能的事儿。
至于刑讯逼供,战场上都不知道死过多少回了,早就已经不是怕死怕痛的人。
这样一个人供出来的供词,却显得越发可信。
其他后面其他人的供词也有不少,可比之于这一份,到底没那么有力。
剩下的便是几场在针对大荣的战役中,赵氏父子出现的失误,大大小小也全部被翻了出来,作为通敌的罪证。
顾锦圆越看越觉得可笑,战场上的事情,哪里有什么定数?
胜败乃兵家常事。
且这么多年,若不是赵氏父子守在辽东,何来大启这么多年的安稳太平!
至于侵吞军饷就更不要说了,据她所知,早在先帝朝时,运往辽东的军饷便每每不够,若不是赵老太爷据理力争,争取了一片田地,让那些官兵们在无战事的时候,一边训练一边种田,堂堂大启,可能还会发生饿死士兵的事儿!
这些账目做得天花乱坠,甚至连赵老太太过寿,那些人送来的礼物都被诬陷为洗钱。
这些东西做出来,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现在回想起来,赵家能那么快就落败,应该是别人多年埋下的伏笔,只是在等一个合适的时机,一举爆发。
这么厚的一叠卷宗,顾锦圆看着着实想笑,所谓欲加之罪,果真是何患无辞,一尺厚的纸,也能给填得满满当当。
她一页页地翻过去,越看只越发觉得荒唐。
忽然,她的视线落在了一个名字上。
薛骋!
边南副总兵薛骋于裕丰七年,有异动,以下犯上,多次不服王总兵所领,似有与镇国通之嫌。
顾锦圆呼吸变得急促起来。
薛骋当时做了什么?
会不会与当时朝堂上忽然针对赵家的发难有关?
她脑海里映出一个高大的身影来。
赵老太爷一个生了三子一女,皆是与赵老夫人所出。
但还有一个养子及义女赵柔。
薛骋便是赵老太爷的养子,原是自己跟前的一副将的遗腹子,其母在生下薛骋之后殉情而死,赵老太爷便将他收为义子。
自小便在赵老太爷跟前,战场上摸爬滚打长大的。
年纪轻轻便立下不小战功,但是赵老太爷一直觉得他性子有些急躁,便将他从自己身边支开了,后来被朝廷派往边南,一步一个脚印,自己爬上了副总兵的位子。
似乎现在……
已经是总兵了。
顾锦圆于赵家三个舅舅的关系都不错,但是最好的是三舅舅,其次便是这位姓薛的外姓舅舅。
没有受到赵家影响的,似乎只有这一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