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免费小说95mf.net

字:
关灯 护眼
九五免费小说 > 五代十国演义 > 第六十九回 争太子徐妃用计 夺义昌梁军复仇

第六十九回 争太子徐妃用计 夺义昌梁军复仇 (第2/2页)

高行珪令弟高行周出战。李嗣源派义子李从珂迎战。

李从珂使刀,高行周使枪,二人刀枪并举,大战数十回合,不分胜负。

李嗣源挥军掩杀,高行珪军大败,遂与弟高行周一起投降李嗣源。

李嗣源分兵,将燕山以北八个燕军据点,全部拔除。

晋王李存勖遂命弟李存矩为新州刺史,管理新占领地区。

元行钦闻武州失守,急忙引兵攻高行珪。高行珪令弟高行周前往晋军做为人质,求他援助。

李嗣源再进兵攻击元行钦,元行钦退兵。

李嗣源挥军追击,一直追到广边军(赤城),八战八胜,元行钦力屈乃降。李嗣源爱他材勇,收为义子。

大太保李嗣源接着又马不停蹄,攻克儒州(延庆)。

李嗣源令高行珪为代州刺史。高行周为亲将。

高行周留事李嗣源,常与李嗣源养子李从珂,分领牙兵,转战有功。

李从珂母魏氏,先为王氏妇,生子小名阿三,李嗣源随晋王李克用出师河北,掠得魏氏,见她秀色可餐,便纳为小妾。

阿三即拜李嗣源为义父,取名李从珂。及年已成年,以勇健闻名。

晋王李存勖,曾经呼他小字道:“阿三与我同年,勇敢亦与我相类,恰是个不凡子。将来必成大器。”

且说周德威围攻幽州,已经超过一年。

从前因幽州四近,不时有燕兵出没,须要远近兼顾,内外统筹,一时不便攻城,唯连营竖栅,与燕军相持。

现在幽州四面犄角,均已毁灭,乃进军南门,专力攻城。

刘守光昼夜不安,自知兵力不支,不得已致书乞怜,愿为城下之盟。

周德威笑对来使道:“大燕皇帝,尚未祭天,何故雌伏如此!我受命讨罪,不知他事,继盟修好,更非乐闻,请为我转语大燕皇帝,休想乞和,快来一战。”

遂叱退来使,不答一字。

刘守光闻报,越加窘迫,又派将周遵业,赍绢千匹,银千两,锦百段,献入晋营,哀求周德威道:“富贵成败,人生常理,录功叙过,也是霸主盛业。我王刘守光,不欲为朱温下,所以背梁称尊。那知得罪大国,劳师经年,现已自知罪戾,还祈少恕!”

周德威道:“能战即来,不能战即降,何必多言!”

周遵业尚欲开口,见周德威起身入内,只好怏怏退还,报知刘守光。

刘守光搔首挖耳,无法可施。踌躇了许多时候,突闻城外喊声大震,又来攻城,不得已硬着头皮,登城巡守。

遥见周德威跨着骏马,手执令旗,指挥战士,遂凄声遥呼道:“周将军!你是三晋贤士,奈何迫人危急,不能网开一面呢?”

周德威答道:“公已为俎上肉,但教责己,不必责人!”

刘守光语塞,流涕而下。

四月底,晋军大将刘光濬攻克平州(卢龙),擒获刺史张在吉。

五月,刘光濬再攻克营州(朝阳),刺史杨靖归降。

此时,梁末帝朱锽(朱友贞)已经即位于东都汴梁。刘守光屡次派人前往汴梁告急。

梁末帝朱锽(朱友贞)乃下令邺王、魏博节度使杨师厚,率军救援。

杨师厚与博州刺史刘守奇,率八镇精兵十万人,出师北伐。

杨师厚进攻成德军,穿过柏乡,攻击土门。又攻击赵州。

刘守奇经过贝州,兵锋直指冀州。

五月九日,杨师厚大军抵达镇州,在城南门外扎营,纵火焚烧关楼。又攻击九门,抵达下博县。

梁军去年在这一带打了败仗,吃了大亏,很多士兵都参加过去年的那一仗。

于是梁军所到之处,肆意报复,烧杀奸淫,劫财夺粮,裹挟丁壮,无恶不作。

刘守奇军在下博与杨师厚大军汇合,攻克下博城。

又自弓高渡过永济渠,进逼沧州。

张万进大恐,派人献城归降,并主动请求率众内附。

杨师厚将他任命为平卢节度使,移驻青州。命刘守奇为义昌节度使,镇守沧州。梁廷将义昌军,改名顺化军。

这时,晋国只有李存审、史建瑭率数百人驻扎赵州,赵王王镕急忙向晋王求救。

周德威派大将李邵衡与赵将王德明(张文礼)率骑兵南下增援。

杨师厚大军继续北伐,接连攻克瀛洲、莫州,进逼瓦桥关下。一时河朔震动。

瀛洲、莫州,皆为幽州刘守光下辖地,去年才被晋军攻克,见第六十七回。

周德威再派五院军使李信率大军南下增援。

却说杨师厚见晋军势大,将防务移交给燕军,自率梁军退保沧州。

七月底,李信攻克莫州,擒燕将毕元福。

八月初,李信又攻克瀛洲。

九月,燕国皇帝刘守光,打探到晋军主力南下未归,连晋国主帅周德威也远在涿州。

刘守光试图打通一条连通北方契丹的通道。

这天晚上,月黑风高。

刘守光派出奇兵,潜抵顺州城下,假充晋军,呼开城门。守卒被他所骗,又当时黑夜无光,竟开城放入。

城门刚刚打开,燕将麾兵大进,乱杀乱砍,伤毙许多守卒,占住城池,复乘胜转趋檀州。

一模一样的诡计,又收复檀州。

刘守光遂派人向契丹求救。

十月一日,北方已经进入冬季,大雪纷飞。

刘守光连夜率五千士兵,保护全家老小,开门出城,北上逃往檀州。

天色暗淡,天气寒冷彻骨,道路难行。所幸晋军并未发觉。刘守光逃出幽州,将至顺州,方暗暗松了一口气。

突然,一声号炮,顿时箭如雨下!燕兵纷纷中箭倒地。

前方亮起无数篝火,照得亮如白昼。一支兵马拦住去路,大声呼叫:“大帅周德威在此!刘守光快快下马投降!”

刘守光挥军急退,心中暗暗叫苦不迭。

亲兵护卫着刘守光,狼狈逃回幽州,检点兵马,五千人只剩下一百多人。余众非死即降。

顺州、檀州,再被夺回。驻守顺州、檀州的燕国士兵,也全部折损了。

原来晋军主帅周德威,见幽州城中,燕军兵马尚多,所以刘守光有恃无恐,就想出了这条妙计。

先趁杨师厚北伐,将晋军主力大量派往南方。

杨师厚退兵,周德威却大摇大摆去了涿州,假装去前线督战。

顺州、檀州,都只留一些老弱残兵,故意让刘守光夺取。刘守光占了二城,自然要从幽州分兵。这样,幽州的兵马就少了很多。

刘守光的一举一动,都在周德威算计之下。一场混战,大破燕军,刘守光损兵折将,逃回幽州后,再也无力出战。

晋王李存勖,派张承业犒慰行营,并与周德威商议军情。事为刘守光侦悉,又致书张承业,乞求举城归降。张承业知他狡猾,拒回来使。

急得刘守光真正没法,再派人往契丹,吁请援兵。契丹酋长耶律阿保机,也因他平日无信,不肯出援。

刘守光急上加急,除出降外无别法,乃屡派使者向周德威乞降,周德威始终不许。

这天,刘守光再次登城对周德威道:“我已力屈计穷,只求将军少宽一线,等到晋王亲至,我便开门迎谒,泥首听命!”

周德威乃托张承业返报晋王。

晋王命张承业留守晋阳,权知军府事,自己赶往幽州。

十一月二十三日,晋王李存勖单骑抵幽州城下,呼刘守光道:“朱温篡逆,我本欲会合河朔五镇兵马,兴复唐祚,公不肯与我同心,乃效仿逆贼朱温,居然僭号称帝,且欲并吞镇、定,是以大众愤发,至有今日。成败亦丈夫常事,必须自择所向,敢问公将何从?”

刘守光流涕道:“我今已为釜中之鱼,瓮中之鳖了,惟晋王所命!”

晋王看他英雄末路,也觉可怜,即折断弓矢,向他设誓道:“但出来相见,保无他虞。”

刘守光闻言,又道他是仁柔易欺,便含糊答应道:“再等几日!”

晋王又好气又好笑,返回周德威营中,决定明日督军猛攻,誓入此城。

这天晚上,忽有燕将李小喜,缒城来降,报称城中力竭。

看官道这李小喜是何等人物?

他原是刘守光宠臣,之前一直义愤填膺,教刘守光切勿降晋,臣愿肝脑涂地,誓死效忠。刘守光被他哄得感动,遂决意誓死守城。遇着危急时候,不得不作书乞降,其实是借此缓兵,并非实心投诚。

不料,李小喜却先走一着,竟抢先奔投晋营,并将城中虚实,尽告晋王。

次日凌晨,晋王李存勖,即命五更造饭,令各军饱餐一顿,俟至黎明,一声鼓角,全营涌出。晋王亲自披挂盔甲,督令进攻,这边竖梯,那边攀堞,四面八方,同时动手。

李存勖帐下大将侯益,十分勇猛,有万夫不当之勇,当时第一个登上幽州城墙,挥舞大刀,砍翻不少守城士兵,又跳下城墙,神挡杀神,佛挡杀佛,一路砍开城门。

燕兵已经力尽,哪里还能支持,就使有心拒守,也是防不胜防,霎时间全城鼎沸,大家纷纷乱窜。

晋兵一齐入城,拔去燕帜,改张晋旗,趁势往内城去捉刘守光。

刘守光已携皇后李氏、贵妃祝氏,子刘继珣、刘继方、刘继祚等,逃出城外,向南逃走,试图投奔沧州刘守奇。

只有其父刘仁恭,还在幽禁之中,无法走脱,被晋军马到擒来。此外有家族三百口,逃奔不及,一起作了阶下囚。

十一月二十五日,晋王李存勖入幽州城,禁止杀戮,并出榜安民。

过了几天,授周德威为卢龙节度使,兼官侍中,改命李嗣本为振武节度使,更派别将追捕刘守光。

楚王马殷,与吴越王钱镠,被吴国进攻,先后派人向梁末帝朱锽(朱友贞)求救,朱锽(朱友贞)乃命大将王景仁(王茂章)为淮南招讨使,率兵两万余人,进攻庐、寿二州。

梁乾化三年,即唐天佑十年,公元913年,十二月。

徐温与大将朱瑾,率吴军出击,进驻寿州赵步,此时,吴军主力尚未抵达,徐温只有四千人马,边战边退。

王景仁秘密派人,求见徐温,说明绝密身份,徐温大喜。

王景仁挥军追击,追到一处峡谷入口,吴军相顾大惊。

这时,吴军大将陈绍挥舞长枪对士兵大声吼道:“我们诱敌深入,到这里就够了!现在开始反攻!”

说完,立即调转马头,一马当先,冲向敌军。士兵纷纷跟进,梁军乃退。

徐温大喜,抚摸陈绍背说:“若非你机智勇敢,今日必败!”赏赐金银绸缎。陈绍全部分给部下士兵。

吴国主力终于到齐,两军大战于霍邱。徐温大破梁军。梁军退却,吴军紧追不舍。

王景仁(王茂章)亲自率数十名骑兵断后,吴兵不敢迫近。

之前,梁军南下渡过淮河时,因冬天河水浅,没有造桥,在浅水处插入木板做了标记,蹚水过河。

吴国霍邱守将朱景,却偷偷换了长木板,画上标记,插入深水区。梁军淹死一半。

吴军打捞梁兵尸体,在霍邱堆出一个高台,高达十几丈。

不久,王景仁病故于汴梁。梁末帝朱锽(朱友贞)追赠太尉,将他风光大葬。不提。

王景仁,原名王茂章,应该算是人类史上最成功的间谍之一。只两次挂帅,便将朱温三十年打造的梁军主力基本断送。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