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漠河铺公路,四州大旱定 (第2/2页)
三合土的黏土姜回深思熟虑过后还是选用了挖塘之时用的高岭土,她原本想用来烧制瓷器,大赚一笔,后面想了想,钱固然重要,但命也重要。
自古盐、铁、茶、瓷、丝都是暴利之物,非世家大族或王公贵族不可碰,这也是她明明制出了茶,却一直没有出售的原因。
所以干脆把高岭土用来铺路了,白色的黏土,白色的石灰,加上色彩各异的石子,铺出来的路上肯定好看。
第一次只铺了丈余,九月的太阳依旧很大,路面不过一日功夫便干透了,姜回让人用剑击,锄头挖,确定硬度没问题以后,才开始正式施工。
马三一边用手抚摸路面,一边恭维道:“这路,怕是整个大康头一份了吧!大人真是漠河之福啊!”
姜回瞥了他一眼,说道:“行了,别拍马屁了,别耽搁人家开工。”
马三笑着起身,说道:“好嘞!不过大人,您可是康都来的,你跟小的说道说道,这康都可有这般平整好看的路?”
姜回没有搭理他,转头对着候在一边的徭役道:“诸位开始上工吧!搅石灰的时候注意些,切勿沾到身上。”
话音一落,现场便井然有序的开始施工,搅石灰的汉子,牵着牛踩泥的小孩,抹路面的妇女,忙的热火朝天。
如今的漠河可谓是上下齐心,说是姜回的一言堂也不为过,在如此大旱的情况下,漠河还能丰收,整个漠河的民众谁不知道这是县令大人的功劳。
因此当县衙贴出要招徭役的布告时,漠河百姓报名那叫一个踊跃,他们已经知道了县令大人所做之事都是为了漠河好。
干活也十分尽心尽力,就算有个别偷奸耍滑的,也会被家中长辈打着干活,落后的时代,一个人的年龄往往代表着见识。
老人活的久了,他们比年轻人见识更多,他们心里明白,县令大人这般人物不会一直在漠河,而他们自己却会,子孙后辈也会,所以当家中后辈偷懒之时,都会主动站出来督促。
漠河的基建事业有条不紊的进行着,齐甘鲁漠四州的旱情也成了定局。
漠河此时的秋收已经完毕,就连姜回的棉花也进入了采收期,梅香已经知道了这棉花的妙处,不放心,亲自带着县衙的婢女采收,断断续续收了近半月才收完。
只不过,到底不是经过育种的棉花,产量比起现代的新疆棉花,产量低了不是一星半点,算下来这些棉花也不过有现代棉花的十一。
那一片棉田有半亩大,采收的棉花竟然只有百来斤,但比起养蚕种麻,成本又要低上许多。
收集到的棉花,姜回打算给康帝做一床十二斤的被子,在做两套秋衣秋裤,为此她还特意和暗二打了招呼,说是要给陛下惊喜,让他先别往康都传信。
十月初,康帝的旨意一层一层的传了下来,要求官员安抚民众,防止暴乱,对于境内流民一律不允许出境,等待朝廷的救援。
姜回把县卫队空了出来,让单存飞、漠远、姜二各带一百人,沿着漠河的边境日夜不停的巡逻。
倒不是防周边几县,毕竟周边几县在姜回的大力援助之下,粮食虽有减产,却也能正常度日。
她防的是齐州的山匪和漠北人,青川在齐州剿匪有一段时日了,但是据蛛网传回的消息来看,效果并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