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枭雄功成名就即英雄4 (第2/2页)
张太岳能独霸权纲十年,是勋贵的主动后撤,听说英国公张溶与张太岳私交不错,对内阁鼎力支持。
大明立国,文武分治,文官再怎么权倾天下,也倾不到勋贵头上,勋贵甘当隐形人,是因为勋贵与宗室一样,只有皇帝可以论罪。
文官经常骂勋贵,还真不会翻脸,大明几次阉人当朝,同样与勋贵也井水不犯河水,这就是张小姐说的拱卫皇权,勋贵是皇权的一部分,相比历朝历代,大明朝的文武制衡方式还算成功。
从四代英国公开始,张家丢掉了谥号。三代张仓经历正德到嘉靖十四年,没什么功绩,谥号庄和。这个谥号很不错,完全解释了英国公生平,无外乎支持辅助嘉靖帝登基。
二代张懋,九岁袭爵,为人敦重,逢承平之世,为公者六十六年,为太师者二十五年,执掌兵符四十年,宠冠勋戚,以富贵寿考而终。
张懋是张辅六十五老来得子,历经英宗、代宗、宪宗、孝宗、武宗,前后侍奉五位帝王,非常听话且活得够久,谥号恭靖可见一斑。
一个九岁袭爵的孩子如何成为大明勋贵旗帜,得感谢两个人,张辅的两位弟弟。张輗,因迎立英宗有功,封文安伯。张軏,参与夺门之变,封太平侯。
也就是说,张家曾经一公一侯一伯,公侯伯齐全。公虽未动,一侯一伯却去迎立了,呵呵呵,这就是勋贵追求的传承。当张懋成功了,张家也就成功了,后来者也就不需要承担这种风险了,顺利袭爵随大流即可,大家明白这其中的意思了吧!”
朱鼎顺贱兮兮的说完,拿起身旁的水喝了一口,兄弟们低头无语微笑,然后隐晦看一眼张之音。
预料中的生气竟然没有,大小姐一撇嘴,“奉国将军怎么不继续?反正也没有文官会听到。”
“呃~首代英国公的确没什么可说,能臣武将都算,靖难屡立战功,南征交趾威名远震,三次北征大漠,平息汉王叛乱,唯一可惜的是,七十五岁年迈难行,早已不参与军事,还被英宗裹挟至土木堡,乱军中战死。谥号忠烈,追封定兴王。”
“难以想象,奉国将军竟然只读了半年书。”
“感谢张小姐夸奖,还要继续吗?”
张之音得意的神情一滞,“继续呀,有什么不可说的。”
“张辅是首代英国公不假,他的爵位是自己打来的,靖难先封信安伯,后晋封新城侯,累封英国公。张小姐可能自己都忘了,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与张家渊源非常深,是张家的福地。”
她果然不甚明白什么意思,朱鼎顺继续道,“张辅父亲河间王张玉作战骁勇、足智多谋,靖难燕军诸将,张玉善谋,朱能善战,被成祖倚为左右手。
张玉原先是什么人呢?元朝枢密院知院,从一品大员。一品大员啊,洪武十八年四十二岁时弃主投降,那时张辅十岁吧。
从一品大员投降,他该多着急呢?洪武二十一年,终于有了一点表现机会,跟着蓝玉在此地,也就是捕鱼儿海大战中,才从随军小头目变成五品副千户。
大明武将品阶不值钱,这可不行,还得爬,洪武二十三年,再次跟随蓝玉捡功劳,晋封燕山左护卫,任指挥佥事,呃,正五品。
燕山卫隶属成祖,洪武二十六年,随成祖出塞,晋封指挥使。
不行,还不行,武将品阶本来就不尊崇,还不是世袭,太差了,张玉焦急啊。
好在机会来了,靖难之役开始,张玉积极向前,杀自己上官,率先夺取九门,身先士卒控制燕京。
接下来的战史更有意思,成祖召集众将谋议战略,张玉总是出谋划策,而一个出谋划策的大将,每战都抢着做先锋。
呵呵,太着急了。东昌会战时,不知成祖已撤,仍在阵中冲杀,格杀数十人,最终伤重力竭而死,时年五十八岁。
还算不错,没有…”
张之音听不下去了,蹭的站起来,咬牙切齿,“朱鼎顺,你找死~”
朱鼎顺嘿嘿一笑,“不是继续说嘛,生气可不是权贵的好孩子,张玉上一代的情况,是不是张家也没有记录?成祖成功了,张玉就是河间王,若没成功,张玉比元朝那些败军之将名声更臭,成祖也有千金买骨的意思,张家运气不错,后来的张辅也是个将才。”
小姑娘双拳紧握,两臂颤抖,“朱鼎顺,你死定了~”
“不一定哦,咱再来说说张辅,首代英国公虽被英宗裹挟到土木堡,不参与军机,却是德高望重的国公,乱军中被家丁抢回京,知不可生,自缢而死,家人瞒天过海,以阵亡闻送,呵呵呵~”
噗通~
张之音一屁股瘫坐地下,浑身发抖,不敢看朱鼎顺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