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何愁不强盛? (第2/2页)
“以后就会诞生出会修房子的人才,才会修路的人才。”
“各种各样的人会填补到大夏的方方面面,从而带动大夏整个帝国不断繁荣发展。”
苏逸描绘的蓝图简直太过于美好。
李书瑶好像已经能看到那个未来的大夏在向自己招手了。
当初父皇便和自己叮嘱过。
想要让大夏发展的更好,一定要牢牢抓住各种各样的人才。
这些人才是构成朝廷关键的基石,是绝对不可或缺的部分。
然而听了苏逸的话,李书瑶忽然产生了一种想法。
既然人才如此重要,为什么不能让自己来亲自培养?
虽说当初的翰林院成立,就是为了给朝廷培养出合适的人才。
这些在翰林院之中的年轻读书人,应该学到各种各样的关于做官的知识。
可是经过了这么多年以来潜移默化的演变。
翰林院早已成为了皇帝身边的谏官群体。
除了出主意、挑毛病以外,早已丧失了当初培养学生、教授知识的功能。
所谓的“经筵日讲”也只不过是一些翰林凑在一起互相讨论罢了。
根本产生不了什么实际有用的东西。
想要自己培养人才的话,那苏逸所说的无疑是最好的一个方法。
李书瑶已经开始计划后面的事了。
如今大夏的朝廷里基本上都是各地的世家大族。
出身寒门者。都是九牛一毛。
即便是能够入朝为官,也都是一些边缘的小角色,根本没有接触到核心的资本。
如果......
李书瑶暗暗想着。
如果能有一大批官员被自己亲手培养,提拔上来的话,
那他们绝对会忠于自己。
这样的臣子肯定是最好用的。
想着想着,她愈发心动。
苏逸看着表情兴奋的李书瑶,
“你先别着急高兴,这法子其实也有一些弊端。”
李书瑶反问道:“弊端?”
“有了这些好处,什么弊端不能解决?”
“如果咱们的陛下真的知道了这个计划,恐怕用不了多久像你这样的小学堂就要受到扶植了。”
苏逸说道:“问题正是出在这里。”
“既然要让那些穷苦家的孩子也有受教育的机会,那么老师又有谁来当呢?”
“大夏现在可根本没有那么多读书人可以去做老师。”
上官玲珑这次学聪明了。
“既然刚才苏先生说修路有修路的学问,盖房子有盖房子的学问。”
“那么当老师是不是也有当老师的学问呢?”
这倒是让苏逸感到十分意外。
“不错,很聪明啊。”
“其实这也是个法子。可以专门开设出一个学堂,用来教别人怎么做老师。”
“这些人不一定要是大夏的进士,秀才就足够去各个地方的小孩子们开蒙了。”
“现在想要一步到位,直接给大夏培养各种各样的人才,有些天方夜谭。”
“其实不妨就从开蒙起步,让孩子们先学会读书识字,以后再慢慢一步一步的往上培养也不迟。”
“只要会读书识字,认识到了这些学问的力量,以后他们自然就会把他们的孩子送到学堂里来。”
“一代又一代下去,大夏迟早会培养出许多高水平的人才。”
“这些人可以在各行各业中都发挥中坚力量。”
“时间长了大夏何愁不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