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大家加油,新数学又来了 (第2/2页)
“嗯,八楼的小会议室很适合讨论。”乔泽说道。
……
于此同时,数研所三楼此时一个乔代数问题的讨论会正在准备阶段,许多助理研究员刚刚走进会议室,还有人站在窗边透气,恰好看到楼下三个人交谈的场景。
乔泽跟爱德华·威腾同时下楼迎接人的情况很罕见,或者说还从来没见过,很快便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哎,大家快来,你们来看看,乔教授跟威腾教授对面那个老外好眼熟。”
“谁啊?大惊小怪的……不是,眼熟?那不是舒尔茨教授吗?”
“对,就是舒尔茨教授,18年的数学家大会,当时我还在读博,导师带我去见过世面,我还听过他的报告会。”
“舒尔茨教授也来我们西林了?”
“让让,我先拍张照片。”
“挤啥啊?人家来了你还怕没机会拍照?”
“这应该是临时来的吧?还能久呆?”
“临时来干嘛啊?最近我们这边又没有有分量的报告会,而且都快过年了。再说了,威腾教授都能来常驻,舒尔茨教授来常驻也不稀奇吧?”
……
大佬们自然不会关注一帮助理研究员的讨论。
等到他们走进楼内,三位数学巨佬在数研所大楼外寒暄的照片也已经传遍了数研所内部的各个群聊。
对于普通的研究员来说,这个消息的确是有些炸裂。
毕竟彼得·舒尔茨还真不是普通的数学家,乔泽横空出世之前,可以说是当代最具天分的数学家,更被许多数学界的大佬寄予厚望。这么说吧,彼得·舒尔茨研究的朗兰兹纲领,还真不是一般的数学教授能碰瓷的。
想要在数论、代数几何跟群表示论中找到相关性,就需要研究一些特别的函数。要研究这些相关内容也是有门槛的,西方也只有顶尖的大学数学系才会研究这玩意儿。
就好像这么多年来,有人碰瓷哥猜,有人碰瓷黎曼猜想,甚至还有人碰瓷过质量间隙假设……但在数学界,还真没听说谁会去碰瓷朗兰兹猜想的……
毕竟想要碰瓷某个学术领域,首先要先弄明白人家说的是什么。
要明白这些理论,首先要学会伽罗瓦表示与自守形式,深入理解什么是朗兰兹群,还要懂泛函方程根l-函数,然后再去了解什么叫朗兰兹对应,也就是将每个伽罗瓦表示跟某个自守表示联系起来。
这种对应关系往往需要通过比较两者的l-函数才能实现。
能把这些都学明白的人,基本上也不需要碰瓷某个数学领域了,其智商基本已经是八十亿人类中最顶尖那群人了,基本已经了解了数学的规律,不会有那些莫名其妙的想法。
现在这位顶级数学家也来西林数研所了?未来还可能跟他们成为同事?
这紧迫感一下便刷上来了,马上要过年的懈怠劲儿瞬间消失。
毕竟如果连这位未来都会加入西林数研所的话,单位未来在数学界的地位简直不敢想。
说不定以后不但要跟自家人竞争,还得跟外来的和尚竞争。
对于之前加入的正式研究员们来说,彼得·舒尔茨要来,并不是秘密。让他们抽签去波恩大学交流的时候就已经透过底了,只是没想到这位大佬如此着急,竟然年前就来了。
当数研所数百号人都知道了这件事,自然便也瞒不住了。更别提西林数研所也没打算隐瞒,之所以之前没有大张旗鼓的宣传,一来不管乔泽还是李建高,都不是那种喜欢宣传的人;二来事情没完全确定之前,大家都很保守。
现在彼得·舒尔茨人都已经来了,自然也无所谓了。
再加上数研所目前那些助理研究员本就主要来自于华夏各大高校,随便在朋友圈炫耀一下,前同事自然能看到,于是八楼三位大佬还在讨论论文的时候,彼得·舒尔茨走进西林数研所大楼已经成了华夏高校圈人尽皆知的事情。
一般的高校还无所谓,但对于华清跟燕北两所超级高校的数学相关专业来说,绝对又是沉重一击。
爱德华·威腾跟彼得·舒尔茨这个组合,在世界数学界的确是太有说服力了,但凡对数学感兴趣的学生,对这两人应该都不会陌生,尤其是后者。
最年轻的菲尔兹奖得主,本就自带光环。而且跟乔泽不同,彼得·舒尔茨的成长经历更趋同于正常人,比如从十六岁连续参加过四次国际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拿到了一银三金。
而且相较于乔泽来说,彼得·舒尔茨起码本科读了三个学期才拿到学术学位,硕士阶段起码也花了一年,在人能理解的范围内。
像乔泽那样本科不到一年就直接硕博,然后几个月就献祭一个世界性大难题,拿到博士学位,这的确让人很难理解。换句话说,虽然都是天才,但彼得·舒尔茨显然要比乔泽更贴近人类一些。
总之结论便是,是人的,非人的新生代天才,全在西林。再加上一个爱德华·威腾,便形成了平面几何上最稳固的图形——三角形,只能说很超越了。
要知道,乔泽之前搞定杨-米尔斯方程,解决了质量间歇假设的时候,两人都没选择来华夏,给出蕴含引力子猜想并让cern借此找到引力子的时候,两人没来;甚至乔泽搞出超螺旋代数跟超越几何学的时候,两人也没来。
结果十月份爱德华·威腾突然宣布加入西林数研所,现在彼得·舒尔茨也偷偷跑来凑热闹,这似乎说明……
其实也不需要外界去猜了。
除夕这天,最新一期的《数理新发现》跟《数学年刊》上,有着乔泽跟爱德华·威腾署名的那篇论文给出了答案。乔泽自然是通讯作者跟第一作者,爱德华·威腾的名字则占据了第二作者。
只有这两个作者,而且又是一篇没有参考文献的论文。
《揭示数论中的交织性:基于交织第一性原理的模型建构与推理方法研究》
这什么玩意儿啊?
数论什么时候多出了一种被称为交织性的东西?
这个交织第一性原理又是什么鬼?
乔泽教授在继乔代数几何之后,又搞出了一种新数学来搞大家心态了么?
要知道对于世界上绝大多数数学家来,现在乔代数几何内部结构都还只研究了个半吊子,这新东西总不能出的比他们学习还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