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瘟疫的状况 (第2/2页)
宇文化及脸上一红,他哪有办法医治瘟疫,只是为了反对杨玄感而反对他的建议。
当然,他既然敢站出来质疑和反对,自然也是准备好了一番说辞的。
“杨大人,你光想着跑回中原就能躲开瘟疫……但你想过没有?这么多人仓皇撤回去。不但病人有可能在路途中,因颠簸劳累而死去。而且也有可能把瘟疫带回中原去。那样一来,这场原本局限于辽东的瘟疫便成了一场祸及天下的大灾祸。这可与陛下的宽仁温厚之心大相径庭。你这提议岂不是要让陛下背此恶名,遭受万民指责吗?”宇文化及当即便厉声质问道。
宇文化及这样一说,倒是显得大义凛然,让杨玄感不好辩驳。
不过杨广却是皱了皱眉头,显然宇文化及的话并不让他满意。因为他还真的就是想撤回去了。但他总不可能自己站出来说,就是要不顾瘟疫传播,也要坚持回去吧。他可不想背这个骂名。
就在这时,一名矮小猥琐,长着一对三角眼的老太监,急匆匆地走进大帐,对杨广跪拜道:“陛下,御医刘文峰已经从辽东城回来了,他带来了那边的疫情急报!”
众人皆认得,这老太监便是杨广最宠信的领太监岳曾省,他都这样跌跌撞撞地进来,面色又如此难看,恐怕辽东城那边的疫情还要胜过这里。
“快快宣刘文峰进来!”杨广一听,也是心中惶急,毕竟他的大军要撤退,必然经过辽东城,如果那边已经瘟病漫延,让他如何撤退啊?”
片刻之后,刘文峰便进了大帐,他当即便要跪下磕头。
“刘大夫勿须多礼,快给朕说说辽东城那边的瘟疫情形!”杨广连忙问道。
刘文峰叹息了一声,脸上露出沉痛的表情道:“陛下,辽河两岸的瘟疫情况十分严重。早在刚刚攻下辽东城时便有兆头。那时士兵泄愤,将城内高丽人全部杀死,但尸体却没有得到及时掩埋或烧毁……”
“两个月前,不光是辽东城,就是周围的数座城池都出现了染病的民夫,只不过当时人数不多,且病症也不严重,民夫依然能够行走活动。故没有引起太大重视。可到了如今,患病的民夫已经多达数十万,且症状也非常严重,不要说劳动,就能起身行走也做不到。其中更有十余万人已经死亡……”
“如今辽河两岸遍布尸体,由于未染病的民夫害怕搬尸导致自己染上瘟疫,故城内外尸体堆积如山却是无人清理。眼下这可怕的疫病已经四处蔓延,听说就连辽西乃至涿郡一带都出现了疫情。陛下,不是微臣危言耸听,如果再不及时想办法把瘟疫扑灭,只怕瘟疫真的会蔓延到中原,那将演变成—场全国性的灾难。”刘文峰忧心仲仲地说道。
早在辽东城刚攻下时,他见城中高丽人尸体满城都是,便向杨广提议过尽快掩埋尸。但那时杨广正忙于进攻,根本没把此事放在心上。虽然也向各军将领下令尽快处理尸体,但却没有认真督促执行。
而如今,疫情已经展到如此猛烈的地步,而正值盛夏,又是蚊蝇最多的时候,难免会漫延开来。如今也不知道有多少民夫和多少士兵染上了疫病。如果就这样仓促回师,不要说涿郡、河北一带,就连东都洛阳恐怕都会出现大面积的疫情爆。
当刘文峰把这个可怕的可能性说出来后,就连杨玄感也不敢再说马上撤退了。因为仓促撤退回师后,瘟疫如果在东都漫延开来,不光自己会遭殃,还会连累在东都的家人。
杨广脸上亦是一阵铁青,片刻之后,他方向裴蕴问道:“裴大人,那如今在辽河一带,还有多少民夫?”
裴蕴是在此次远征中,组织民夫运输调配的大臣。他听杨广询问,连忙躬身说道:“陛下,我军目前的粮草和物资贮存地便是在辽河东岸。因辽东城内瘟疫严重,故民夫和物资便早早撤了出来,改建了六十座大营以安置他们,可如今很多民夫已经逃离。现在剩下的已不足六十万。”
顿了—下后,他又说道:“陛下,眼下必须得想办法控制住瘟病的漫延,涿郡那边也得请罗太守想办法拦截住已经逃回的民夫。不然这场瘟疫必将在中原大地漫延。这对大隋百万将士、文武百官以及天下黎民来说,都将是—场浩劫,臣更担心陛下龙体安危。”
杨广脸色—变,目光扫视了一下帐内的官员和将领,厉声道:“眼下我大隋正面临瘟疫之危,众卿可有妙计,扑灭此场瘟疫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