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清谈与否 (第2/2页)
“大将军卫青,首战击破匈奴龙城,在下斗胆,擅自以龙城代了卫将军的尊名。”周坦这会儿,自然还是找了一个比较有说头的解释,来做了回答。
“秦月汉关,龙城飞将,万里长征,胡马不教。七言四句二十八字,竟写出了古今三百年的金戈铁马。此等荡气回肠,令在下钦佩。”陈茂感慨万千的说道。
他虽是太学生,追逐潮流钟爱清谈,然而自己尚且年轻,并非固执不化。再加上,他也确是陈泰远亲,若得了机会,免不了是要将叔公之名搬弄出来显现一番
当即,他亲自为周坦斟酒,与之对饮了一杯,接着说道:
“此诗,使我不禁想起正坐镇并州的叔公。想必他每每登城巡望之时,也会希冀能继卫将军李骠骑之宏志,平定边陲,降服胡夷。”
他可是瞅准了机会,巧借此事也让自己蹭一蹭话柄。
此时的陈泰,确实戒防着北疆胡夷,只不过在他的任内,多以怀柔政策安抚周边少数民族,几乎鲜有战事发生。
崔旦见世家出身的陈茂都放开了,自己也不好再拘着,图个热闹,与大家一起热议。
“浮华案”之前的清谈,大多还是有宇宙、哲学、人文的思想在其中,那时候想要融入清谈,少不了得有雄厚的知识积累。“浮华案”后,直至魏明帝曹睿去世之前,清谈之风遭遇了全面扼制,但并未斩断其根。
正始年间,曹爽独揽大权,再次亲信何晏、夏侯玄等人,市庙内外又掀“正始之音”。
而此时的清谈玄学,除了几位名声显赫的大才,余下更多只是趋炎附势、附庸风流的泛泛之辈,使得风气逐陷迂腐无为、相互吹褒、空洞无益。
士子们之所以趋之若鹭,只因一心想要融入当朝权贵的名士圈,求得到名士欣赏,便能谋得官职。许多学半斤、识八两的年轻人,口口声声淡泊名利、清风明月,而所作所为,终究还是为了追名逐利。
至于民间的清谈,是因为上升通道的闭塞,士族垄断了政治民生大量的资源,再加上往后三十年里近乎“白色恐怖”的政治局势,不妥协便为异己,致使大量寒门、草根人才对朝政彻底丧失信心,借故躺平避世。
自重新回到榻席后,徐罕便再无发言的机会,而他的心情,也如同群山激流一般,一通起起伏伏,直到这一会儿,方才得了几分平稳落地的感觉。他自是万分欣喜,看来今晚能顺利进入楚王府赴宴了!
“兄长,成了几分了?”这时,周坦凑过来,低声问道。
“六、七分了,贤弟,愚兄着实不曾想到,你竟有这般诗学才情,佩服佩服。”徐罕低声回答,也不掩对周坦的钦佩之心。
“写诗嘛,有何难?就写点别人看不懂的,反正我自己都未必懂,”
“这难道是心中无诗,处处是诗嘛?如此之高的境界?”
“兄长,再拜托你一事。”
“何事?”
“再来一盅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