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都尉归 (第2/2页)
周坦尴尬的苦笑,再次作揖:“都尉见笑了。那日楚王殿下宴上酒后失态,这几日惴惴不安,悔过都来不及,岂敢言显摆?”
胡潶平易的说道:“我远在舒县,听校尉都说起你的诗章,着实不曾想到,我麾下竟还有你这般大才,险些埋没了你。”
周坦回道:“都是不成体统的拙作,属下不敢自喜。”
周坦这会儿并不方便告诉胡潶,刺史府有意辟召自己。
一方面,胡潶身为直属上官,刺史府的辟,建制上是不需过问受召者上官,但人情多少都会先支会于都尉。当然,于礼于规都尉不会插手此事,是去是留,最终得由受聘者自己定夺。
另一方面,毕竟此事到现在还没有定论。
除了前几日偶遇到了那日宴会上相识的何冕,其因在刺史府任职,于是从对方处听闻了乐使君的的确确有此意,只不过个中仍有一些变故尚需厘清,所以耽搁日久。
之后,至今日便再无下文了。
说来,这变故是什么,也是一件引人好奇的事。
过去十多日里,他倒是逐渐想清了许多事,对于能否得到辟召,也保持着平和心态。毕竟职场环境的变动,很多事都得重头再来。
他这段时间在度支衙里已然熟门熟路,都尉胡潶对自己不薄,与徐罕、杨司马等人亦都称兄道弟。正所谓在有实权的基层做事,一定好过在内卷严重的庙堂当上官。
稍作停顿后,胡潶又叹了一口气:“李文录的事,我也听说了。想来,也是他咎由自取。”
周坦故作沉默,不好作答。
胡潶道:“前些日我在窑地大营,校尉偶尔也会来巡视。那日夜里,聊起了不久前官牛失数案,你可知校尉当初为何不愿维护你吗?”
周坦听到这里,心里大致猜出了一二。校尉与都尉,上级与下属。而他与李文录,是受荐和引荐的关系。再加上扬州度支部多年未曾有过官牛失数的先例。人情关系加上官衙名誉混淆在一起,处理起来,自然为难。
胡潶见周坦脸色凝重,大概知道对方心中有数,只是难以启齿。他接着说道:“文录在我麾下时,做事有积极的一面,亦有潦草的一面。不过总得来说,他在任上约有三年,论公事,其实比序之还是更上心的。唯独在人情世故上,常有偏颇。”
周坦对此不好过多评价,以李干钻营野心,想要在胡潶面前营造出积极向上的一面,其实并不难。当然,他也不能说李干完完全全全靠糊弄、一点实事都不做,真若是那样,别说胡潶不会察觉,只怕一早就被其他同僚联合挤兑了。
无外乎是对方自己气量小,见不得别人好。
归根结底,终究不是一个善良的人。
他心中自然不会有任何对李干的同情,只是做做样子的回了一句:“都尉,属下是得文录所荐,方才有机会为都尉效用。事情弄成这样,属下同样十分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