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临月楼,转移重心 (第2/2页)
秦临最重政务民生,为了不冷场,苏言泽开了个头,说了算说南方的事。
之后知府和将军开始再一次口述汇报工作。
不知不觉间菜做好了,正在一道道的上菜。
管事跟着对这一道道菜进行解释名字,做法和吃法。
到了苏言泽点的小龙虾,螺,管事让人当场净手,带着布手套却去给他们剥虾,取螺肉。
看着他们秦临忽然想到楼月凌曾说过的一句话,吃小龙虾不自己剥是没有灵魂的。
秦临早前私下里和楼月凌一起吃过,也是自己剥的虾,知道会不太雅观,不太爱吃辣的,吃完后也不太体面。
不过苏言泽从未吃过,秦临也不好解释,也随了他的意,原本就是要请他们吃饭,
他是并不在意那些太过繁琐的礼节,也不觉得他们失仪。
不过知府和将军怕是不敢,秦国也有繁盛的时期,礼仪规矩也是良多,衣衫不整面容不洁便是御前失仪。
听着管事和苏言泽他们不断的夸奖楼月凌,秦临面容缓和了一下,心里并未忌惮,秦国最重受益,秦国能再次繁荣起来。
用完膳后,秦临将苏言泽留下继续商谈有关沿海小部落归降问题。
***
宽阔平坦的水泥路修好后,最先受益的还是京都,
作为权利和财富的集聚地,在楼月凌开发完各地的特产,且没有垄断后,商人们闻风而动。
古代人的智慧不可小觑,特别是为了赚钱。
楼月凌给他们带来了一个好头,之后他们用那些特产又开发出新的产品。
因为粮食已不再是秦国的致命缺陷,百姓们不用再担心吃不饱饭,拼命存钱,东西用到烂才没买,权贵好一些但也比较节俭不敢出头,
手里的余钱可以用来满足其他需求,秦国的商业这才真正活了起来。
在其他国家的苛刻条件和战乱动荡下,秦国的商人开始将重心返回到国内。
而以京都为中心四通八达的修水泥路虽说主通道要收一些过路钱但也是每个城几个铜板,比起得到的收益并不多。
商人们不用说,连富裕一些的百姓都愿意交钱走。
虽然收到费用并不多,但是城比较多,走的多愿意掏钱的也多,虚虚算下来一年也能有以前的半个国库那么多。
若是算成不给工钱的徭役,那么成本更少,绝对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不过官府开矿已经不用给钱了,百姓干活的工钱还是不能少的。
归根究底,国家赚钱最重都是为了国家繁荣安定,国家繁荣安定需要占大多数人口的百姓安定,还是要用于百姓身上。
进入夏季楼月凌的商业已经如火如荼的开展一段时间,百姓有了工作有了收入,手头宽裕,也愿意消费,开业后的利润有些惊人。
一批批的金子银子送往京城,一部分归了国库,一部分归了皇帝私库。
国库私库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多,楼月凌终于不再那么窘迫的需要空手套白狼了,有好多事情可以开始做了。
那些商业可以源源不断的生钱,百姓也有了盼头。
钱财的问题先告一段落,现在最主要的还是人才,教育问题,人才再多也不嫌多。
底层百姓教育无法普及,有多方面的原因,
统治者为保证地位的愚民政策,世家大族对知识的垄断,印刷术落后书籍制作成本高,数量少,难以普及,还有读书成本高,普通百姓难以支撑等。
秦国已经完全掌握在秦临手中,他有钱有人,有才有谋略,世家大族根本反抗不了他。
楼月凌如今不缺钱财,不缺知识,还有技术。
只要说服秦临支持楼月凌的开民智的计划可以迈出一大步,可以稳当的进行。
只是开民智的代价是私欲,知道的多了,接触的多了,拥有独立人格,有了自己的思想,就会为自己的利益考虑。
要不然怎么会有最是无情读书人这句话。
有了私欲就会有了野心,有了野心那么救会不可控。
秦临作为皇帝,最高统治者,世家大族掌握在他的手里,他已经拥有非常多的人才可用,百姓也很听话。
一旦开启民智不可控的因素增多,会影响他的统治,给他带来麻烦,不知秦临是否愿意。
虽然秦临同意建立女子书院和为孤儿建了了力的书院,但那些人也只是少部分,不仅不会影响统治,甚至还能培养忠心的人才。
秦临终究还是封建帝王,她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去说服秦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