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谁还不是个草根 (第2/2页)
就像古代的寒门,指的是势力较低的世家,而非贫民。
草根是相比于大资本和精英阶层的大众阶层而已。
而在互联网浪潮中有大成就的,主要是草根群体中,相对条件好一些的那一批。
因为互联网创业是有门槛。
诸如阿里创业资金50万,网易创业资金50万,这不是穷人能拿得出来的钱,借都没地方借。
所以想更好的入局这个时期的互联网,不需要很多钱,但肯定需要钱。
而在华夏大陆的互联网发展中,除了钱之外,名声跟人脉也是非常管用的。
虽说人脉就是钱脉不是什么新颖的道理了,但在这一行,因为圈子其实很小,导致人脉显得尤为重要。
名声的重要性则在于现阶段大家都很迷茫,但凡有人能在这个行业通过某种手段拥有被认可的名声,那可就价值千金了。
认定了这三个关键要素后,何成开始考虑自己的现状。
“人脉,此时的自己性格内向,仅有的人脉,大概就是那三个天天互相期待着对方发财的室友了吧。”
“名声,自己做过最有影响力的一件事情应该就是...鼓起勇气写了一封没带女主名字的情书,结果紧张到塞进了男同学的书包里。”
“钱的话...”何成把自己钱包里的钱都抖到了桌上,“53块钱...”
“漂亮!”
何成深吸一口气,默默的摇了摇头。
得益于草根这个词的包容性,自己倒是也能自称一声草根,但如果划分的更明确一些的话,自己大概就是个绿藻吧。
好在,自己现在有了一个大挂,重生。
何成重新审视着三个词。
“钱就不用多说了,肯定是要想办法搞钱的,人脉的话,其实可以通过类似瀛海威网络科教馆这样的地方,相对轻松的收获一些,可自己如果没什么能拿出手的东西的话,这点人脉也没什么用。”
“人脉这个东西的价值是随着自身价值的提升而提升的,自己是个越有价值的人,人脉就会变得更有价值。”
“而自己现在的价值可能反而更容易展现在视角优势上,这个东西容易转变成名声,如果真的有了名声,因为这个圈子很小,肯定会自动吸引高质量的人脉,所以现在追求名声的优先级应该更高一些才对。”
想到这儿,何成在资本和名声边上画了个五角星。
“接下来一段时间的重点就是名和钱了。”
顺着这个思路,何成继续思考。
“钱...1996年倒是有个机会,那就是4月份开始的股市大涨,但想要抓住这波机会,也得有一定的本金才行,53块钱就算翻十倍也改变不了什么啊。”
“至于名声...”何成慢慢拖住自己的下巴,开始不断的回忆这段时间里发生的事情。
直到他想起了一个名叫胡永的男人。
胡永,三联生活周刊的编辑,1996年初因为写了一篇《Internet离我们有多远》,在圈内大火。
之后,胡永成为了华夏互联网早期最着名的推广者。
而胡永能成名,起初其实就是靠着一篇文章!
“也许,我可以写一些能在互联网圈子里受到足够关注的文章?”
“这也正好符合自己的视角优势,毕竟手里完全不缺素材和内容,好像可以试试啊!”
想到这儿,何成也不墨迹,直接开干。
何成现在并不确定这条路能不能走通,但他知道有想法就立刻去干的道理。
强大的执行力,往往是比想法更重要的东西。
动笔前撰稿前,何成无意间抬头看了一眼窗外的夕阳。
整个人却愣了一下。
“好美啊。”
记忆里,因为1996年正式取消了大学生包工作这个政策,所以这个年纪的自己每天都在为毕业后的出路发愁。
似乎完全找不到一个记忆,其中包含有这样美好的夕阳。
“曾经一世,自己错过的似乎不仅是时代的波澜,还有生活中不知道多少简单的美好。”
“这一世,希望自己能慢慢走,踏踏实实走。”
“好好看看这一路的风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