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二) (第2/2页)
吴国的败落:吴王国曾经傲视群雄,但在公元前6世纪末期,它却被越国打败了。
越国的来历不为人知,但它的部落设在诸暨,酋长姒勾践自称是夏王朝开国君主姒文命的后裔。实际上,他们比楚民族更为落后,使用一种更难懂的言语,过着更为野蛮的生活。
吴王阖闾看不起这个部落,于公元前497年向越王国进攻,但在携李被越军击败,阖闾中了越军的毒箭而死。
吴夫差继位后,每顿饭都要提醒自己不要忘记杀父之仇。
两年后,吴王夫差再次进攻越国,生擒了越王勾践。
对越国的处理引发了歧见,伍子胥主张干掉越王,并纳入吴国的版图,而伯嚭则主张收为附庸国。越王勾践利用谄媚和贿赂,使夫差采纳伯嚭的意见,允许越国存在,但勾践必须拘留在吴王国的首都姑苏当人质。对此,勾践真是咬紧牙关,皱着眉头,一忍再忍。其忍耐力,简直是难以想象。
有一次,夫差病了,勾践亲自去尝夫差的粪便,然后高声喊道:“病人的粪便如果是香的,性命就有危险。如果是臭的,表示生理正常。大王的粪便是臭的,一定会很快痊愈。”夫差被勾践的装模作样的爱心深深感动,只过了3年,也就是公元前491年,就把他放回了越国。
越王勾践回国以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挑选美女送给夫差,这些美女中,最着名的就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
夫差为了让西施住得更加舒适,还特地在姑苏城外建造了最豪华的宫殿——姑苏台。
西施实在是太迷人了,据说她得了一种神奇的怪病,只要那种病一发,她就会伸出玉手,捂住胸口,被金庸写成了“西子捧心”。而“西子捧心”,又是她最美的样子,看到她这个样子,恐怕任何一个男人见到后,都会神魂颠倒,忘却正事。要是吴王夫差,看到以后,一定会神魂颠倒,忘却国家大事。
勾践正是利用夫差的这个弱点,在姑苏台的歌舞声中,秘密重整军备。唯有伍子胥看破这个危机,但有远见的人往往是悲哀的,他的警告没有人听,太多的警告反而使人憎恶。
公元前484年,吴王国进攻齐国,在艾陵地方击败了齐国。夫差得意洋洋地向大臣们夸耀他的本领,伍子胥却说:“越王国才是我们的大患,齐国不过小毛病罢了。这次我们如果失败,大王可能生出戒惧之心,反而是吴王国的福气。如今不幸胜利,大王一定心高气傲,再向中原进发,跟古老的晋国争霸。那时越王国乘我们国内空虚,发动突击,吴王国危在旦夕。”永无止境的忠言规谏,使吴王夫差对这位元老大臣的容忍达到最后限度。
伯嚭于是揭发伍子胥的叛国罪行——伍子胥预见吴王国不可避免的沉沦,在数年前出使齐国时,曾把儿子托付给齐国的大臣鲍息。通敌的证据没有比这更确凿的了,伯嚭用沉痛的表情指出:“无怪伍子胥总是反对进攻齐国,原因在这里。”吴王夫差像一只被挑怒了的疯狗一样,狂怒起来,下令伍子胥自杀。
伍子胥死后第二年(前482年),夫差率领大军北上,抵达黄池,这是南方霸权兵力到达北方最北的第一次,在那里大会各国国君争做盟主。
当晋国稍为表示犹豫时,夫差就下令他的兵团擂起战鼓,晋国立即屈服。
姑苏到黄池航空距离700公里,急行军也要20天左右,而经过20天之久急行军的部队,紧张疲惫交集,根本不能作战。而越王勾践却抓住这个机会,向吴王国发动突袭,包围姑苏,焚烧姑苏台,大火一月不熄。
夫差狼狈回军救援,在姑苏城外,他的兵团一经接触,即被击败。夫差不得已,向越王国求和,勾践接受了,因为这时候他的力量还不够强大。
夫差堕落了,他沉醉在以西施为首的温柔乡中,再没有当年报杀父之仇时的英雄气概,一败之后,不能振作复兴。
在公元前473年,距离姑苏城外的惨败已经过去了整整9年,距离生擒勾践也已经过去了整整21年。越王国发动了全面总攻击,吴军崩溃,姑苏城被攻陷。
吴王夫差逃到了阳山(江苏苏州西北的万安山),请求勾践效仿20年前的故事,同意吴王国成为越王国的附庸国。勾践回答说:“从前,天老爷把越王国赐给你,你不接受。现在,天老爷把吴王国赐给我,我不能拒绝。”夫差只好自杀,临死前用布蒙住了脸,因为他不想在地下再见到伍子胥。
吴王国建立了114年,到此灭亡。
春秋五霸的时代也结束了。此时,战国时代已经到来……
三、吴王夫差的霸权。在吴越争霸的35年里,历经四场大战,吴伐越的槜李之战、越伐吴的夫椒之战、笠泽之战和姑苏围困战,最终以吴的灭亡和越的胜利而告结束。这场争霸战,是两个国家的生死存亡之战,是一场关乎民族荣辱的战争,是一场历史上的巨大考验。
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率军攻楚,但次年春天,越王允常趁吴国内空虚,出兵袭击吴都姑苏。吴王阖闾急忙抽兵回救,但允常自知力不能敌,遂在大掠之后主动撤兵而还。公元前496年,允常病死,子勾践继位。吴王为“南服越人”,遂趁勾践新立之机,率军攻越。双方对阵于槜李(今浙江嘉兴县西南),故称槜李之战。勾践见吴军容严整,组织敢死队连续几次发起冲击,均被吴军击退。在此情况下,勾践迫使犯了死罪的囚徒,列为三行,持剑走到吴军阵前,一起举剑自杀。吴军将士被这一疯狂举动所震慑,纷纷拥上看个究竟,吴军阵势因而大乱。越军乘机发动突然袭击,大败吴军。阖闾本人也受伤不治而死,临终前再三叮咛儿子夫差:“必毋忘越!”
夫差时刻牢记杀父之仇,日夜练兵,积极备战,准备出兵攻越。公元前494年春,越王勾践得知夫差准备攻越的消息后,不听大臣范蠡的劝告,在准备不充分的形势下,决定先发制人,出兵攻吴。夫差尽发吴国精兵,迎战于夫椒(今江苏苏州西南)。吴军同仇敌忾,奋勇冲击,越军不敌,损失惨重,只剩下5000人退守会稽山。吴军乘胜追击,占领越都会稽,并进而包围了会稽山。
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大夫范蠡提出了一个屈辱求全的建议,主张用卑辞厚礼向吴求降,如若不允,就由勾践亲自去吴国做人质。这个建议,虽然有些屈辱,但却是我们越国在这个危急时刻的唯一出路。因此,勾践毫不犹豫地采纳了这个建议,一面准备死战,一面派文种去向吴王求和。
我们越国虽然是小国,但我们的气魄却是大国般的。我们不怕强敌,不怕艰难险阻,更不怕屈辱求全。我们要用卑辞厚礼向吴求降,不是因为我们软弱无力,而是因为我们越国有着更加伟大的目标和更加光辉的未来。
勾践派文种去向吴王求和,同时用美女、财宝贿赂吴太宰伯嚭,要他从中斡旋,劝说夫差允许越国作为吴的附属国,并声明如吴国不许,则越将破釜沉舟,与吴血战到底。这是我们越国的底线,我们不会轻易妥协,更不会屈服于强权。
伍子胥认为争霸中原不如灭越有利,并看出越国君臣卑辞厚礼的背后所隐藏的灭吴野心,因而坚决主张彻底灭越,否则,必将纵虎归山,养痈遗患,“今不灭越,后必悔之”。但夫差急于北上同齐争霸,认为越国既已投降,便名存实亡,不足为患。于是答应越国议和,率军回国。
吴国曾经是一个极其强大的国家,但最终却沦为亡国之君。究其原因,有几个关键因素。
首先,吴国的地缘关系是一个重要因素。吴国位于长江以南,控制中原国家是非常困难的。除非并吞楚国,否则后发的能力不足。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普遍现象,发源于中国东南的政权极少能长期强大,最终统一中国的。灭亡吴国的越国也是如此。虽然一时为霸,但也只是昙花一现。
其次,吴王夫差的骄横性格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吴国为称霸而做出的种种作死的行为,都跟夫差骄横的性格相关。可以说,正是他的这种性格加速了吴国的灭亡。本来吴国良臣辈出应不至于陨落地这么快,但他却不能如他父吴王阖闾般用好这些良臣。从他不满伍子胥便逼伍子胥自杀就可以看出,吴王夫差难成大事。诚然,放眼历史长河,夫差个性鲜明,确实亮眼。但可惜,为君者,应该克制,切忌张扬。只有不懂事的网络小说里才会把君王写得可以为所欲为。一个人的时候当然可以自由自在,而成为一家之主后,背负整个家族的责任和兴衰,便需要瞻前顾后。更何况是需要背负整个国家责任的一国之君呢?
最后,吴国的土地和人口不足以支持一个长期强大的吴国。想成为中原长期的霸主,吴国的土地资源肯定不够。因为在春秋战国时期,南方的农业开垦实际上是很困难的,而且人口也不足。所以国内的粮食供应是有困难的。这两个的制约,导致吴国的军队并不能获得长期的后勤支持,吴国要想长期称霸几乎只是个梦想。
吴国的兴衰,是一个历史的缩影。它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仅取决于它的领袖和军队,还取决于它的地理位置、资源和人口。只有这些因素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才能支撑一个国家的长期强大。吴国的失败,也是一个警示,提醒我们要谨慎对待国家的兴衰,不能因为一时的得意而忽略了长远的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光辉的一页。
四、越王勾践的霸权。勾践,春秋时期越国的一位君主,乃是夏禹的后裔,也是春秋五霸之一。他的出生年月不详,但他的名字却在历史上留下了不朽的印记。
越国位于春秋时代版图的东南角,向北与吴国接壤。这个地理位置注定了越王勾践称霸的过程必然与吴国有着扯不完的纠缠。然而,勾践并没有因此而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他的雄心壮志。
勾践是一个真正的霸主,他有着无比的野心和胆略。他不仅仅是一个君主,更是一个战士,一个领袖,一个英雄。他的名字代表着力量和勇气,他的行动则充满了决断和果敢。
在他的统治下,越国逐渐强大起来,成为了东南地区的霸主。他不断地扩张领土,征服了周围的小国,最终与吴国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
这场战争是越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一次战争,也是勾践一生中最为辉煌的一次战争。他率领着自己的军队,与吴国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在这场战争中,勾践表现出了无比的勇气和智慧,他不仅仅是一个战士,更是一个谋略家。
最终,越国战胜了吴国,勾践成为了东南地区的霸主。他的名字成为了历史上的传奇,他的事迹被后人传颂不衰。
勾践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勇气和智慧让人们敬佩不已。他的名字代表着力量和勇气,他的行动则充满了决断和果敢。他是一个真正的霸主,他的事迹将永远被后人传颂不衰。
公元前496年,勾践继位之后,便开始了他的征战之路。在战争中,越王勾践率领着他的勇士们,与吴国军队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在这场战斗中,越国大夫灵姑浮用戈斩落了吴王阖闾的脚拇指,最终导致吴王阖闾重伤不治而亡。史称:檇李[zui li]之战。
公元前494年,越军在夫椒(今JS省wx市太湖)遭遇吴军的猛烈攻击,惨遭大败。越国不得不向吴国求和,这一消息传到了吴国的相国伍子胥耳中,他立刻表示反对。然而,越国却采取了贿赂的手段,收买了吴国的太宰伯嚭。伯嚭是一个极其贪财的人,他接受了越国的贿赂后,毫不犹豫地说服吴王夫差答应了越国的求和。这一决定让伍子胥非常不满,他认为吴国应该继续打击越国,直到彻底击败他们。然而,伯嚭的贪婪和越国的贿赂最终让越王勾践和范蠡成为了吴国的人质。这一消息传到了越国,让他们感到非常沮丧和失望。他们不得不接受吴国的条件,屈服于强大的敌人。
勾践,一个有着雄心壮志的吴国王子,他的心中充满了对于天下的渴望和对于江山的向往。他一直梦想着有一天能够成为一位真正的君王,统治着这片土地上的万民。然而,他的梦想却被一个叫做夫差的吴国国王所阻挠。夫差,一个自以为是的君王,他的心中充满了对于权力的渴望和对于掌控江山的向往。他一直认为自己是这片土地上的真正主宰,而其他的人只是他手下的奴仆。他对于勾践的野心和抱负感到非常的不满和不安,于是他决定将勾践囚禁在自己的国土之中,以此来控制他的一切。夫差让勾践夫妇俩住在阖闾的大坟旁边一间石屋里,让勾践给他喂马。每当夫差坐车出去的时候,勾践就会给他拉马,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三年之久。在这三年的时间里,勾践一直默默地忍受着夫差的压迫和摆布,但是他的内心却一直在默默地酝酿着一股强烈的反抗之意。三年之后,夫差认为勾践已经真心归顺了他,于是他放勾践回国。
勾践回国后,他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复仇!他不想让自己的耻辱被时间淡化,更不想让自己的仇人得意忘形。因此,他决定卧薪尝胆,发愤图强,让自己的身心都处于极度的紧张状态,以便随时准备着向仇敌发起猛烈的攻击。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勾践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他派文种管理国家政事,范蠡管理军事,亲自到田里与农夫一起干活,妻子也纺线织布。这些举动不仅让他深入了解国家的实际情况,还让他赢得了越国上下官民的尊重和信任。在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后,越国终于兵精粮足,转弱为强。勾践的军队已经准备好了,但他知道,单凭自己的力量是无法打败吴国的。因此,他采用了大臣的建议,贿赂吴王,麻痹对方;收购吴国粮食,使之粮库空虚;赠送吴国木料,耗费吴国人力物力兴建宫殿;并散布谣言,离间吴国君臣,使吴王夫差最终将伍子胥赐死。
公元前482年,吴国君主夫差率领着他的精锐大军北上参加黄池会盟,以展示他的武力和威严。他只留下了老弱和太子留守,以保护他的国土和王室。然而,他的决策却成为了他的致命伤。勾践,越国的君主,看到了这个机会,他率领着他的军队进攻吴国。他的军队勇猛无比,吴国的军队根本无法抵挡。在这场惨烈的战斗中,吴国太子被杀害,吴国的军队被打得节节败退。夫差得知这个消息后,他立即回国救援。越王自知,不管越军如何勇猛,它都没有灭掉吴国的实力,于是乎,除了迫使吴军求和外,根本就没有更好的办法。
公元前478年,越国再度率领大军攻打吴国,笠泽三战三捷,吴军溃不成军,惨败而归。这场战争历时六年,堪称史上一次震撼人心的战役,被后人誉为笠泽之战。在这场战争中,越国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军事实力和战斗力,让吴国的统治者夫差闻风丧胆。最终,吴国在公元前473年被越国彻底灭亡,夫差自杀身亡,以此来结束自己的统治。夫差自杀前,他深深地后悔自己当时没有听从伍子胥的建议,导致自己的国家陷入了如此危险的境地。然而,这个世界上是没有后悔药可吃的,夫差只能用自己的生命来为自己的错误买单。
越国灭掉吴国,越王勾践乘胜追击,会盟各路诸侯,展现出霸主的气度。越国与吴国的战争,历经波折,先是吴国占据上风,越国屡战屡败;后来,越国经过十数年的卧薪尝胆与精心准备,终于扭转乾坤,灭掉了吴国。吴国从胜利走向灭亡,越国从战败到最后胜利,这一充满戏剧性曲折复杂的斗争过程,成为春秋时期及后世耐人寻味的历史事件。越国的胜利,源于越王勾践的英明决策和果敢行动。他不畏强敌,勇往直前,率领越国军队与吴国进行了多次激烈的战斗。虽然一度落败,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在战败后进行了深刻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战略和战术。他还采取了卧薪尝胆的策略,暗中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的到来。越王勾践的胜利,也离不开越国人民的支持和配合。越国人民在战争中表现出了极大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他们与越王勾践一起,共同抵御吴国的进攻,为越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越国灭掉吴国,不仅是一场战争的胜利,更是一种文化的胜利。越国在战争中表现出了强大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他们坚信自己的文化和民族是伟大的,值得被尊重和传承。越国的胜利,也为后来的历史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段重要篇章。越国灭掉吴国,是一场充满戏剧性的历史事件。这场战争的胜利,不仅彰显了越国的实力和勇气,更体现了越王勾践的智慧和胆略。他的胜利,不仅改变了当时的政治格局,更影响了后来的历史进程。越国灭掉吴国,成为了春秋时期及后世的经典之作,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