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新规划 (第2/2页)
“谢过刘抚台,小子也是给刘抚台略备了薄…”
“你少来,我不吃你这套!”刘尧诲赶紧把耳朵一蒙,当起了缩头乌龟。
但李旦这边也是懂刘尧诲的,此人是典型的清流官员,重名大过重利,加上自己本身家里就有不少田产,根本不稀罕伸手找李旦拿钱。
“小子的意思是,想以刘巡抚的名义,在海澄当地开办一所学堂,专供本地贫寒学子进学,学费分文不取,而且还提供每日午食,既然抚台大人不要,那就算…”
“老夫觉得此事甚好。”刘尧诲根本没把耳朵完全遮住,听见不是送钱而是以他的名义办学堂,便是“蹭”地从摇椅上飞起来,当即牵起李旦的手,抚掌笑道,“还是你懂老夫的心思,老夫来此地向往兴学久矣,你若是有此心意,老夫借出自己的名号又有何妨。”
李旦看着刘尧诲喜笑颜开的模样频频点头,心想:小样,我还治不了你。
翌日,刘尧诲便是将治所搬回福州。
同时,李旦也是召集了几位重要的手下商讨下一步的计划。
首当其冲,便是造船厂,李旦让老魏发动顺风货行的力量,去搜罗一下附近手艺高超的船匠,赶紧将造船厂运转起来。
其次便是给刘尧诲建学堂之事,刘尧诲自号凝斋,李旦索性拿着之前刘尧诲的府邸改装了一下,一所“凝斋书院”就建了起来,剩下的则是去邀请几位有名的文人坐镇,再去聘请教书先生就行。
这里不得不提一句,萧勉本人其实就是本地有名的文士,其年轻时候还外出游学,广交好友,与当时的几位年轻才俊组建了一个名为“越中十子社”的学社,其中包括萧勉在内的十人,也被在当时被称为“越中十子”,所以萧勉自然而然成了书院的名义山长。
不过建书院只是一个由头,李旦想办的事情,其实是藏在书院之后的。
这年头,信息传递的速度很慢,往往县与县之间、府与府之间,消息是比较闭塞的,而且人群里文盲还多,所以真正的信息流通权,其实就是掌握在这一帮读书人手中。
相比于北京与南京这两京之中结社成风,在地方上,其实能有效把读书人组织起来的地方并不多。
所以李旦的想法很单纯,他要在书院之下,创建一个书报局,负责刊印书籍与报纸。
首先凝斋书院的定位就非常接地气,因为不收学费以及补贴午饭,这样的条件注定了凝斋学院短时间便能笼络大批底层学子的心,虽然这些底层学子名气不大,身分不高,但是人数却足够的多。
书报局所刊印的书籍与报纸可在学院内免费阅读,并且可以以成本价直接购买。
这样优渥的条件加上足够多的阅读群体,就代表了李旦即将拥有了一个输出言论、思想、价值观的窗口。
不过起先要经营起这个窗口,必然不能用一些脱离时代的言论。
李旦的打法很简单,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他将报纸分成几个板块,总会有人因为喜欢某一两个板块,而去阅读购买报纸。
所设板块分别是,“经论”板块,专门讨论八股学术与儒家经典。
“诗论”板块,则是会刊登一些投稿来的诗作,并且不定期地举办诗作比赛与诗友会。
“时论”板块,主要是会刊载近期的一些热点时事,近期州府县衙门的部分断案,部分商品的实时价格以及商船的抵达与离港时间,其中李旦也夹杂了一些私货,特别设立少量的广告版面。
最后一个板块是“杂论”,刊载内容以杂书及小说为主,其中刊登的第一期小说便是名叫“西游记”的神话玄幻小说,作者笔名“一日子木”,在人群之中大获好评,众人纷纷讨论,这个叫“一日子木”的人究竟是何方神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