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奇怪的病例 (第2/2页)
“你们家这老鼠个头够大啊。看把我这铁牛憋屈的,连老鼠都不放过。咯咯……“马处长也笑着说。
“当大领导的说话还这么没遮拦。前几次不是挺有威严的吗?“丁家宝说。
“我只要是和铁牛在一起了,就想高兴地好好享受享受,这一天天的,活的可真累。“马处长说完,也不再纠缠这个问题。
……
丁家宝周一上班后,又碰到一个让他觉得纳闷的病案。
上周五在内科病房,给一个萎缩性胃炎的病人开了一个方,喝了三天竟然没有任何效果。
病人的主要症状就是上腹部满,泛酸水,还有就是呕吐比较严重。辩证感觉不难,就是胃阴不足,用半夏泻心汤为基础方,加了石斛和玉竹。
因为考虑到患者的呕吐症状比较严重,所以姜半夏的用量比较大,直接加到了三十克。但是周一过去一看,情况一点儿也没改善。
看了一下,这三天主治医师的治疗履历,和自己给定的方案没有什么变化。
问病房护士,这两天的饮食等生活方面的问题,也没发现异常。
于是又重新给患者做了诊断,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感觉自己的判断没问题啊。
仔细看看药方,也觉得配伍合理,无懈可击,但为什么会不起作用呢。
他在刚入职,实习期间,只要一有时间就会去药材库,几乎将所有的药都了解过一遍。
药房的药,虽然有些有品质问题,但全国都是这样的。这个医院还算是不错了,最起码没有假药,只是有一些药不是道地药材。
这个问题,也是普遍存在的,就连京城最大的中药店,也有三分之一的药不是道地药材,这谁也没办法。
所以一般自己没有药店的,水平又高的医生开方后,都会嘱咐患者,去哪个哪个药店抓药。
并不是这个医生和那几个药店有勾结,而是他对那个药店的药材品质比较了解。
只有了解了药材的品质,你开出的剂量才能准确。那些只看方书,不亲自尝试的人,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好的医生。
也就是说,假如你现在让扁鹊、华佗、张仲景给你看病,他给你按照他那个时代的药性开了个药方,不一定能治好你的病。
因为他们都没有尝试过,现在你抓药的那个药房里的药,对药的品质不了解,用量绝对不会准确,这是毫无疑问的。
丁家宝在坐诊之前,第一个需要做的事,就是要了解医院药房的药材。
虽然国家对药材的管控比较严,只要是正规药店和医院,必须是那几个指定的渠道来进药材。
但是每个渠道,都有自己的路线,所以药材的品质就会有一些差异。倒不是说弄虚作假,只是产地不同,药效有差别或者有的完全不一样。
南橘北枳,这个道理还是很容易理解的,在中药材方面尤其是这样。
举个简单的例子,柴胡很多地方都产,但是河北的就是最好的。
你要是用山东、山西的,它也能治病,就是在用量上,和配伍上都要斟酌一番。
牛膝就有川牛膝和怀牛膝,这两种药材在大的方面区别都不大。而对于产地的不同,它的功效也有不同的偏重。如果没选对,就达不到想要的效果。
川牛膝和怀牛膝共同的功效是活血通筋,强筋健骨,引火下行。其中川牛膝偏于活血化瘀,而怀牛膝偏于补肝肾,强筋骨。
其他的也就不再一一举例了,这次既然辩证没有问题,遣方用药也没问题,那主要问题就可能出在药材上。
“黄科长啊,最近我们的药材供应渠道有变更吗?“丁家宝赶忙拿出手机,给负责采购的黄科长打了个电话。
黄科长是黄院长的侄子,是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毕业的。学历和能力都还行,比丁家宝大十岁,两人关系还可以。
“我们的供货渠道没变,不知道医药公司的渠道有没有变化。最近我的事情也多,没怎么关注这方面的事。怎么了丁助理,药材有问题了?“黄科长问道。
“嗯。那我自己去药房看一下吧,没事,就是开了一个方,没效果,我怀疑和药材品质有关。我自己去看看,说不定还是自己的方子问题呢。“丁家宝说道。
“哦。那有什么事,丁助理要及时联系啊。“黄科长急忙嘱咐道。
丁家宝知道,黄科长这话的意思就是,要是发现了药材方面的问题,先别往出曝光。
私下里通知他一下,能不让领导知道的,就别让知道。
虽然他叔叔是院长,但是这个位子多少人盯着呢,所以他做事一直也是小心谨慎。
知道丁家宝水平高,既然怀疑药材的品质了,那十有八九药材真有问题。
虽然他自己也有不干净的地方,但对于药材品质从来不敢大意,往大了说,这可是犯罪。
丁家宝又是那种很正直的人,一旦发现这么重大的问题,绝对不会善罢甘休。
所以他先提前打个招呼,不能因为这么一件小事,耽误了他和叔叔两个人的前程。
黄科长现在还在外面,撂了丁家宝的电话,赶快将手头上的事放下,就往医院赶。
丁家宝现在,也和原来不一样了,他也知道,很多事需要处理的更圆滑一些,事实上效果可能更好。
他也很清楚,完全用假药这种弄虚作假的事,在这种地方是不可能的。卫生局经常明察暗访,一旦有这种事,会有一帮人被判刑的。
所以他最担心的,还是换了进药的渠道。进药渠道变更,也不是不可以,需要医院的领导协商同意后才能变。
而且需要通报所有的医师,有的人是需要重新熟悉药性的。事实上99%的医师,不关心这个,因为他们也不懂,尤其是那些受过正规教育的学院派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