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暴怒的佐佐木,海陆尖锐矛盾始因! (第2/2页)
情报官话说得极为含蓄,但是司令官佐佐木已经完全明白了他话中的意思。
井上恒二的岳父,正是舞鹤要港部司令官,而他的大舅哥更是军事参议官!
在获得这一关键信息后,佐佐木司令官的怒火稍微平息了一些,但心中的计算更加复杂起来!
这一次的事件。
虽说已经很不简单。
但是事实真相恐怕绝不像表面看起来的那么简单!
如果这一次只是一次由海军发起的正常紧急行动,陆军方面并不知情,也不是要没有可能性,毕竟,海军与陆军之间的矛盾早已经非常深厚。
不过有一点可以完全确定。
那就是如果真是海军军部发起的行动,绝对不会动武开枪!
所以这一次原本应该处于病榻上休养的井上恒二突然出现,并带着数十架军机“洗劫”了常春机场,将所有给常春供给尚未运走的物资给打包带走,甚至是燃油都挥霍掉了一大半,更是切断电话线、动枪打死查探的士兵加速逃离,绝对是有着极为深层的目的性。
这次事件背后涉及的不仅是军事机密,恐怕更有深层次的正治和家族纠葛,如果处理不好,调查不明,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这一次是井上恒二发起的行动,甚至陆军与海军之间都会爆发巨大的矛盾!
毕竟井上恒二后面站着的势力,真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到海军的意志!
想到这种可能性,司令官佐佐木感觉后背有些发凉,一种巨大的担忧从心中升起,愈发觉得这一次事件中潜藏着极大的危机!
想当初日本天皇登上历史舞台时,他的崛起是经历了一场被称为“倒幕运动”的历史,当时的日本天皇并没有大规模的军队,而是依靠一群强大的藩主及其支持者,才得以在历史舞台上崭露头角,掌握国家的控制权。
德川幕府倒台后,曾参与倒幕运动的几个强大藩成为新政府的核心力量,主要参与倒幕运动的藩主包括长州藩、萨摩藩、土佐藩和肥前藩。
随着土佐和肥前两个藩的逐渐衰弱,新政府内的主导力量最终集中在长州藩和萨摩藩这两个强大的藩之间,但这两者之间却存在着激烈的敌意。
早在元治元年,面对外来势力的入侵,主张持尊皇攘夷观念的长州藩采取激进手段,主张通过武力解决外国对日本经济的侵略,萨摩藩则在不久前的“萨英之战”中经历了失败,意识到日本无法与西方列强抗衡,因此对长州藩的激进主张持保留态度。
在“池田屋事件”中,长州藩内的激进力量召集军队,试图通过武力手段影响政局,然而萨摩藩的军队迅速介入扭转了战局,最终导致长州藩的失败,此后长州藩藩士们纷纷自杀谢罪,长州藩向幕府投降。
这场斗争使得长州藩和萨摩藩之间结下了深刻的仇恨,这两个强大藩也在日本军队内部的地位不断演变,也使得它们难以合作。
在日本军队的背后,长州藩和萨摩藩成为两个主导力量,由于日本军队内部存在的二元制度,即海军和陆军之间的不协调,使得它们之间存在难以解决的问题。
尽管天皇在军队构架理念中设想了一种完美的结构,但实际上陆军和海军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成为一个现实而无法解决的问题!
日本天皇最初构想了一个理想的军队结构,即设立直属于天皇的参谋本部,并由参谋本部统一管理和调度陆军和海军,现实却证明这一构想并不切实际。
在这个体系中,受“陆主海从”理念影响的陆军方面对于双方地位的对等性心存芥蒂,陆军和海军之间的矛盾在后来的发展中变得日益尖锐,形成了一场无法解决的博弈。
一直到了18世纪末,随着日本战时大本营条例颁布,规定参谋总长不仅在战时拥有陆军的军令权,还掌管海军的军令权,参谋总长的职位位于陆军之下,显示了陆军在战时的主导地位,而海军则被视为辅助。
在实际运作中,由于海军的不满,日本往往会在战争爆发时协调陆海军的精英,共同担任海陆军司令,以确保双方协调一致,友好相处。
尽管战时大本营条例通过调解试图平息海军的不满,但甲午的胜利使得海军开始有了向陆军挑战、向正府抱怨的勇气,陆海对等的呼声在朝野上空不断响起。
在双方军事大臣的上奏下,天皇最终做出裁决,对战时大本营条例进行修改,规定参谋总长及海军军令部长为各自参谋之长,参与最高统帅部军事机密事务的处理,这一修改使得陆海军队在战时保持了相互独立、对等的地位,避免了双方之间的强制联合。
但是这种陆海二元制的形成,最终在当下数年中导致了日本军队在战场上发生了许多特殊事件!
由于日本在当下采用了陆海二元制,使得陆军和海军在战场上保持了相对独立的地位,这导致了一系列奇葩事件的发生,这种制度上的分割使得两个军种在策略、战术和协同作战方面存在明显的困难和不协调。
正如1938日本华北方面军调集军队进攻青市,同时日本海军也派遣了一个海运基地建设队前往青市,计划在那里建立一个陆军基地,以便于后续运输兵员和战略物资,然而尚未抵达建设队,海军就提前登陆青岛,迅速控制了青市境内的重要建筑和资源,并张贴了“海军管理”的标志。
这一行动导致日本陆军方面一路急行到达青岛后发现自己被排挤在外,海军已经将青市的军事物资和战略地点全部掌控!
因此双方就青市的归属权问题发生了争执,甚至闹到了东京大本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