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上党郡百姓不愿降秦 (第2/2页)
很多上党郡本地人根本不想归入秦国。
在他们的眼里,秦国人都是残暴残忍的存在,于是上党郡的人在背后某只手的推动下,竟开始出现了抗议的声音。
这声音愈演愈烈。
直到上党郡的郡守觉得时机到了,便派了使臣前去赵国,准备受降于赵国,并把上党郡献给赵国。
也不知是不是秦国人屠杀的韩-国人太多了,导致上党郡的人一听到秦国的名字的时候,第一反应竟是反感和拒绝。
在他们的眼中,他们宁可归顺赵国,也不愿意受降于秦国。
在上党郡的人民悄然叛变的时候,此时,秦国咸阳宫里。
嬴稷正拿着毛笔在桌上书写着什么。
他终于大权在握,亲政以后,才觉得要处理的事情真的是多到数不胜数。
写完面前的‘五年计划’后,嬴稷满意地放下了毛笔。
随后又一次感慨起了自己任命范雎是一个绝对正确的决定。
此时的秦国,在实施了范雎为秦国量身计划的‘远交近攻’的政策以后,已经是一路所向披靡地前进了。
秦国忽略了远处的齐国,把目光焦距在了韩国这个与秦国相邻近的国家。
原本的秦国不是这样的。
华阳一战之后,此前的白起和魏冉,曾经有把目标定在齐国,或许这其中可能有魏冉的私心,但是还有一点重要的,可能是因为两人觉得对上齐国和赵国,相对来说齐国更好拿捏一点。
赵国整体的国力可是很强的,再加上背处太行山脉,那里地势险峻,想攻打赵国,对于目前的秦国来说,也是有些困难。
而白起更是多次在太行山山脉一带打过仗,自然是最清楚想在此地对上赵国,是有多艰难。
所以在范雎没来之前,白起对于魏冉的‘先打齐再打赵’的策略,是赞同的。
但是在范雎来了秦国以后,范雎立刻认清到了秦国的错误道路,并强势指出了这是一个违背‘远交近攻’的错误办法,若是秦国坚持这么走,可是会随时走向灭国的道路的。
范雎能被嬴稷看重,当选丞相,怎么可能是因为他只会说几句好话?
他这个人,可是真真正正的有墨水的。
当他得知白起和魏冉的战略以后,就指出了想先攻打齐国,也是很难实现的。
首先陶邑可是离秦国很远的,攻打的同时,就是增加了秦军的后勤难度,同时还会把秦军陷入随时被韩魏赵齐四国一起围攻的风险。
就算是秦军打下了陶邑,此时的陶邑,也是‘四面漏风’的状态啊!
根本没必要。
范雎明确表示,想统一天下,没有捷径可走!
事实也证明了,范雎的话全对!
秦国的方向,也被范雎掰回了正确的方向。
历史的天平,也悄悄地往秦国这一方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