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亩产翻倍,大丰 (第2/2页)
谷神麦种亩产一千七百斤,要不是一百五十斤对比一千七百斤太过惊世骇俗,她也不至于只掺了少量的麦种进去。
如今三百三十斤产量虽然仍旧是一百五十斤均产的两百有余,但还不算特别夸张。
因为云澜知道,今年榆树村,家家都是丰产!
有人在一旁问道:“是不是算错了啊?”
只是看到账簿上一条条记录分明,而且粗略算算就知道,确实有三百来斤。
“要不……再称一遍?”云二山也有些拿不准。
张大民想了想,又翻看了一下账簿,严肃道:“再来一遍吧!”
说完他又看着周围等待称粮的村民,高声道:“都让开一些,我们要复核云家的粮食,大家不要将自己的粮食跟人家弄混了。”
张大民看了看云二山,“云叔,你确定这是一亩产的粮食?”
“我确定。”云二山点点头,表情和语气都十分坚定。
“好!”张大民的脸上抑制不住地兴奋,随后对着云二山说:“云叔,那你自己来搬上秤,然后将重量大声说出来。”
“好嘞。”云二山答应的非常痛快,“那我这就开始了?”
“35斤。”
“41斤。”
……
“38斤……”
……
“我的天啊,真的有三百三十斤!”
复测之后的重量让所有人都发出了如此的惊叹。
村长本来只想过来看看今年村里的收成,此时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听着大家都在喊着什么“三百三十斤”,不由得发出了疑问。
“什么东西,三百三十斤?”
难道是粮食的亩产?
村长摇了摇头,心说绝对不可能,自己也是想瞎了心了。
三百三十斤亩产的小麦是什么概念?
两亩地才能有这个分量呢,还得是收成好的年景。
而且若是种地不勤奋的人家,怕是得三亩地才能有这么多的粮食。
只是村长到底还是有些期待的。
万一是真的呢?
“村长,是云老二家,他家今年一亩地产了三百三十斤粮食!”
村长掏了掏耳朵,以为自己是出现幻觉了,下意识地又问了一遍,“多少?”
“村长你也不信吧。”在旁边等着称重的村民继续说道:“刚刚第一次称完我们也都不信,这不又称了第二次,确实是三百三十斤!”
村长颇有些激动,“好啊,好啊,这事儿我得上报衙门!”
说着就转身往家里去,准备套车去淳安县。
另一边,云二山也是一脸的兴奋,说起来他确实挑了自己感觉收获最多的一亩田作为此次称重的重点。
原以为不过两百多斤,如果能超过村长家几年前的记录,也算是老怀安慰了,可没想到竟然有三百三十斤那么多。
现在回想起来,其实其他田地里的粮食产的也不少。
如果说一亩地产量高可能是偶然,那若是十亩地产量都是这样,甚至二十亩地都是这样呢?
自家要发达了?!
刚刚村长离开准备去县衙报备,说不定他家麦子的产量可以直达天听呢。
他们这种泥腿子农民,别说皇帝了,就算是一府的府尹都没见过,如今自己种的粮食却能直达天听……
让人有种仿佛置身梦里的感觉。
“云澜,你家一亩地产了三百三十斤粮食,你怎么看着一点都不激动呢?”
云澜刚刚震惊的神情并没有维持多久,毕竟不是演员出身,很难时时刻刻维持住自己的表情。
而且她真的没什么好激动的,因为她就是亩产三百三十斤的“始作俑者”啊。
系统出品的高产粮食种子,再加上灵泉水、灵肥的加成,还有二叔每天精心的照料,这要是还只有亩产一百来斤。
那这系统的金手指就不是外挂,而是废物了!
但是这话云澜不能说。
系统的秘密,她不相信任何人,她不想再考验人性了,所以这个秘密永远属于她自己。
她尴尬地笑了笑,“我这是太震惊了,而且我家土豆产得更多呢!”
家里的苗圃大概有五分之一亩地的大小,可却产出了大几百斤的土豆,说起来这亩产三百三十斤的小麦,在土豆面前真就是个弟弟。
问话那人险些一口气没上来,小麦可是三大主要粮食之一,土豆充其量算是个果腹的辅助菜肴。
“云澜,土豆那玩意儿大家都种过,长得好都是意外,哪能跟小麦比啊。这地里的事情你还是得多跟你二叔学习。”
云澜哭笑不得的看了这位一眼,心说等土豆覆膜法推广开来,你就知道这种不起眼的土蛋蛋为什么有“救世主”的称号了。
只是面对人家的语重心长,云澜也只能微笑着点头。
唉,拥有系统的人生,某种意义上来说,还真是寂寞如雪啊。
……
榆树村云家一亩地打了三百三十斤小麦的事情,在淳安县衙炸开了锅。
宋斐然作为“县令的侄子”这复核重量,实地调查事情真伪的任务自然落在了他的身上。
自从生日宴那天自己掉了马甲,宋斐然就一直没有去找过云澜,就连云上小馆去的都少了。
不过他倒是没有亏着自己的肚子,都是让人去云上小馆打包送到衙门或者家里吃的。
没去找云澜一方面是因为宋斐然不知道该怎么解释,从前他游历大魏各地的时候,也结交过几个好友,可那些人无一例外在得知他的身份后,就开始变得要么拘谨、要么疏离、要么就是令人作呕的巴结。
他很怕云澜也会变成这样。
而另一方面,那日晚间跟齐玄知的一番讨论,也让宋斐然下意识地不想将云澜牵扯进来。
皇位争夺从来都是血腥的,甚至如前朝那般每次一皇位更替都伴随着血雨腥风,甚至不惜极端手段。
他实在不想将醉心美食与田园的云澜搅入其中。
“罢了,如今是公事公办,云澜……应该能理解吧!”
宋斐然带着农正还有衙役、账房,一群人浩浩荡荡地进了榆树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