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来龙去脉 (第2/2页)
彪叔是个生意人,涉足领域颇广,有宾馆、夜场、物流公司等。
当然,这些都是明面上的生意,看着光鲜,其实挣不了几个钱,无法满足彪叔庞大的胃口。
他真正赚钱的生意只有一个,贩枪。
西平市东南一百多公里的地方有个叫哈勒的少数民族村庄,整个村子里只有几十户人家,每家每户都从事着同一件职业,那就是造枪。
解放前,这个村子里有几个人是西北军阀马步芳兵工厂里的枪械师,解放后马步芳逃到了台湾,这几个人偷偷跑回了家乡。
过惯了部队上花天酒地的生活,这几个人实在无法忍受乡下的困苦艰难,贫瘠的土地上也种不出多少庄稼。
于是乎,这几人又重操旧业,并且手把手传授技术,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
到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这个村子的兵工产业已经达到了一定规模,手枪、步枪、冲锋枪,甚至手雷都能造,而且产品质量过硬,远销东南亚地区,被称为哈勒造,闻名海内外。
村子里的鸡的屁噌噌的往上涨,村民们的生活也得到了质的飞跃,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这里面就有彪叔的一份功劳。
他通过关系介绍,与这个村子里的族长马乙布拉搭上了线。
那时马乙布拉的事业正好遇到了瓶颈期。
其实造枪最难的不是技术,而是原材料。
中国是世界上禁枪最严格的国家之一,随着政府打击与管控力度的逐年加大,造枪的原材料,例如无缝钢管之类的越来越难搞,而这也直接影响了产品的产量与销量,马乙布拉为此一筹莫展。
彪叔的出现为老族长解决了这一难题,他不但包揽了产品的销路,而且还为他们提供了原材料。
双方的合作非常愉快,村子里不用再为产品的销路和原材料发愁,只需要按照彪叔的订单加工产品即可,而彪叔不但将产品卖到了南方,而且在东南亚地区也打开了市场,因为物美价廉,一些小国家的内战中甚至使用的都是哈勒造,彪叔俨然成了国际军火商,一时赚的盆满钵满。
王猛胆大机灵,这几年跑南方跑东南亚地区,替彪叔做了很多单生意,彪叔本来很器重他,打算好好培养一下。
谁知王猛却渐渐飘了,为人嚣张跋扈,惹事生非,还背着彪叔偷偷成立了个飞龙帮,自己开始学着当老大,羽翼还未丰满,就打算单飞了。
彪叔做的是见不得光的买卖,最怕引人注目,他可以忍受王猛暗中贪污甚至私下联系客户,但他绝对不能容忍王猛的高调轻狂,那会给他带来灭顶之灾。
他多次告诫王猛要稳重低调,身份和地位不同了,不要再像个小痞子似的天天在外面拎着刀拼命,王猛却不以为然,好几次在外面说彪叔老了,胆子变小了,言外之意是自己应该取而代之。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些话传到了彪叔的耳朵里,他很不高兴,心里渐渐起了杀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