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新生 (第2/2页)
她现在算是领悟了那句:宁可治不好,也不得罪人的精髓。
交谈几句,赵陆斟酌回复道:“不晓得明日林鱼会不会来寻我,我明儿告诉你准信。”
林鱼次日当然没法子来寻她,京城突然戒严,别说林鱼,连胡君荣约好的外诊,都没能赴约。
……
这日傍晚,钦天监一顶小轿匆匆进了皇宫,一句太白金星现,皇帝过生日的热情瞬间灰飞烟灭。
当年玄武门之变,史书上也是这么一句太白金星于白昼露面,至此,江山改弦更张……皇帝冒出一头冷汗,他想名垂青史有错吗?笼络各国为他趋势有错吗?
这么想着,眼睛霍然睁开,桌案上仅仅一支蘸朱砂的狼毫傲然而立,恍惚间映出了那张金色的面具,随即厉声喝道:“来人!来人!太子呢,宣太子即刻进宫!”
保养得宜的面皮,再怎样也扛不住岁月的侵蚀,圆瞪的双眼撑出额头上的沟壑,他喘着粗气,连声吩咐:“皇后在做什么?”
身边的内监眸光一闪,躬身道:“往常这个时候,娘娘都在品鉴陛下赏赐的福寿膏。”
对这话,皇帝也不尽信,那福寿膏能侵人心智,皇后也是大家女,当真这样听话?趁太子进宫还有些许时候,他起身,一撩龙袍,四方步便跨了出去。
“去看看皇后。”神情无悲无喜,仿佛刚才为太白金星现世而感到慌乱的不是他本人一般。
内监有条不紊的吩咐时刻等候的车辇。
此时,夏太监借着夜色,倚在宫门处教训着徒子徒孙,但一股幽暗的龙涎香叫他的鼻翼微动,适才尖刻的嘴脸蓦然变了模样,对着面色惨白的小太监吩咐道:“还不去禀告皇后娘娘,准备接驾?”
目光送着小太监的身影,抬眼望去,那边是建福宫的方向,他捏了捏腰包,心道一句可惜了的。
不过转念一想,如今宫中尽是年老色衰之辈,陛下可是天子,如今也就皇后这条大腿,还能保他半世荣华了,可不能犯傻。
当皇帝来到中宫,见到皇后时,满屋子的云雾缭绕叫他抬起的腿又放下,此刻皇帝的心情已经从逐渐平静,刚才的惊惧与愤怒化作云烟,与周遭的浓雾一并消散,随即变成了一份狠戾。
他的好儿子,他的好皇后。
不过,多年的夫妻与父子,叫他即便已经坐在了中宫,还是会在心中反复权衡,真的要这么做吗?
水颐已是东宫最好的人选,折了皇后,便是折了他的臂膀,朝廷会出现什么样的局面,这局面他是否控制得住……这些最心地的话不由得从嘴边溢出来,叫身边的内监一怔。
于是连忙躬身,恳切道:“陛下乃是天子,天子富有四海,怎么会有天子控制不住的局面?”
师父说了,陛下永远是对的。
这话虽是马屁之言,但放在眼下这个局面,却犹如一束电流穿过周身,他的心一下就定了,某种决心在脑海里开始酝酿。
以至于皇后一袭大红宫装在他面前请安时,都没收敛眼中那一抹决绝。
如此千钧一发的危机时刻,皇后面上的飘飘欲仙之色在第六感的胁迫之下,立时荡然无寻,极力控制入往常的嗓音透着盖不住的颤抖,“夜深了,陛下如此凝重,必是国事烦忧,不如臣妾……”
她想说不如给你按摩放松小憩片刻,但皇帝的耳朵只听见了国事,前朝国事,皇后在打探前朝国事!
“皇后僭越了。”手上的翡翠扳指摩挲一遍,将翠绿的那一边挪出来,不远处的暗卫顿时得了信号。
不知怎么的,这凉飕飕的一句,皇后顿时觉得汗毛直立,顿生恐慌,于是双膝跪地,大红色的衣料逶迤铺开,像一朵妖艳至极的花,她柔柔道:“陛下息怒。”
想认错,但不知道错在何处,当初天真的小太子已经月余没进过宫,撒出去的下人也没了回音,一个个的都靠不住。想着想着,身上似有成千上万的虫蚁啃噬着血肉,强忍着才没有在皇帝面前狰狞起来。
暗卫再进殿时,白绫和鸩酒在托盘上闪着寒芒,褐色衣衫的侍卫斜斜站在皇帝身后,好似一张忽视不掉的催命符。
“这是什么?”皇后慢慢抬起头,看着端坐的男人,艰难地开口。
水家的朝堂,离不开张家的辅佐,当年他一句不想世家女祸乱后宫,她便不顾人伦道德,朝多少后妃下了手,以至于连累得自己都没有子嗣。他说不想将来继续被世家辖制,两人便扶了生母低微的水颐进东宫。
年华似水,水颐如今很是出息,她以为她是最风光的皇后了,但好似又落了一场事与愿违?
“为什么?”她又问。
皇帝的神情岿然不动,内监进门禀报一句太子殿下到了,叫皇帝眉头松动两分,他起身时神情冷淡,居高临下道,“如果非要说的话,朕所求不过一场河晏海清,君臣相宜。前有世家咄咄逼人,后有新贵当仁不让,朕,已经忍了你们很多年了。”
一句你们,连暗卫都心头一颤,这话传到元春耳朵里时,她不由得握紧了靖和的手,轻声问道:“皇后娘娘眼下……”
“天亮就该发丧了吧。”靖和没等那太监回话,便自顾接茬,元春一抬手,手掌险些喂到她嘴里去。
靖和眼疾手快捉住那只细白的手掌,眼里酝酿着一场风暴,这么多的苦难,她总不能白受吧?否则将来不好和姐姐们交待呢。
奶里奶气的声调里带着蛊惑,“母妃,我说了许多话,难道你都要当做耳旁风吗?”
“怎么会?”元春讶然,她在凤藻宫十年,做的是文书抄录,朝堂之事便是不懂,耳濡目染之下也该知道是何等血腥。
只是眼下深宫重重,外面的情况又是瞬息万变,她只是一时有些拿不准,是否要听信于这个人小鬼大的丫头罢了。
今年流年不利,太上皇的国丧还没有过去,又听得凤星陨落,皇后暴病薨逝。
太子当夜秣马厉兵,摩拳擦掌,等待着为母妃讨一个“说法”,这样的机敏果断与毫不迟疑,拂晓时分便为皇城带来了一场新生。
六月里的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