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授勋 (第2/2页)
十五名战士面带骄傲,排着整齐的队列走上台来,准备领取属于他们的荣誉。
“辛苦你们了。”
陈羲面带着微笑,为他们挂上了勋章。
勋章是纯金打造的,手表盘大小,上面内容是一辆装甲车正在行进中开火,周围则是正在逃窜的敌人。
“希望你们能够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再接再厉,为民族的自由与解放,贡献出更多的力量。”
“是!为了民族的自由与解放!”十五个人面色激动,大声地呼喊着的喊着。
“接下来是对于在战斗中表现突出的士兵的表彰……”
授勋仪式举办了大概有半个多小时,很累,但是很有必要。
大战在即,虽然士兵的抚恤安排早在他们入伍的时候就已经明确告知过,这么长时间的军务生活,也让他们早就有了对于革命军的信任。
但是这毕竟关系到他们的身后事,他们愿意为了这个国家的未来付出牺牲,但是并不代表着他们不想让自己的家人更有保障。
这次在授勋仪式前的默哀,以及当众重申抚恤条例,都是在给士兵们强调一个事实,告诉他们,革命军不会忘记他们的牺牲,也会对他们的身后事,做出绝对的保证,这样下来,即使他们不幸在战场上牺牲了,至少他们的家人和后代,不会为了基本的生活而烦恼。
家中只有老人或者幼儿的,也都会由政府来负责赡养的全部费用。
即使他家中已经没有亲人,死后也会有政府来给他组织扫墓祭拜等习俗。
而授勋也是同样,有奖有罚是军中的基本要求,革命军自然也是并不例外。
但是革命军中,功劳代表着军衔,但是不代表着职位,因为“一将无能害死千军”这句话可不是白说的,基层士官也是官,在必要时,是要带队执行任务的,是要为士兵的命负责的。
功劳所带来的金钱奖励也不会直接发放,而是融入到军功体系中去,军衔提高了,军衔自然也随着提高,其他的待遇自然也是如此。
总的来讲,这场授勋仪式,就是在战争之前告诉士兵们,革命军赏罚分明,不贪抚恤。
除此之外,陈羲在忙完了抚恤工作后,在相当疲惫的情况下跑了上百公里,翻山越岭来到这里,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意义。
那就是
唯名与器不假于人。
利益和权利,是不能够通过他人之手来发放的。
亲自授勋,是要告诉士兵们,谁是你们的最高领导者,是谁,将现在你们家中的好日子带来的。
没有我,没有革命军,你们现在还在军阀统治之下,过着有这顿没下顿的苦日子,等着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出现一个伟人,将你们从苦难之中拯救出去。
现在的部队规模小,主要指挥员还都是系统出品,但是顶了天了也不过就那么20个人,更别说其中的很多人,能力都不足以带领大部队。
将来部队规模扩大之后,引入这个时代的将领是一件在所难免的事情。
虽然他们不一定会支持红色主义,但是先用“通力合作,救国救民”的旗号给拉拢过来,能不能混到一条路上再说,至少是不能送到对手阵营中,平白给自己增添敌人。
人的想法是很难看得出来的,即使是走在同一条路上的战友,也会有遇到分歧的时候。
牢牢地掌握住器与名,便是掌控了下层士兵,到时候,无论发生什么意外的情况,陈羲都能立于不败之地。
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个问题,为什么不给予流民土地,让他们能够靠着种地养活自己。
在封建时代,战争结束后,人员稀少,统治阶级为了农耕需要以及社会稳定,都会给予流民黑户以身份和土地。
和平时期,也会有政策支持开垦荒地,让他们安家落户。
总而言之,就是用土地拴住人。
但是在工业时代,这是绝对的错误。
工业时代,本来就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是要想尽办法将人从土地中驱赶出去,要让农民离开土地,走进工厂成为一名工人,而他们的土地会被兼并,当做草场,用来放羊生产羊毛以获得更高的利润。
这就是带英资产阶级革命之后,着名的圈地运动。
而在现代,则是通过工厂相对于种地能够获得更高的利润,来吸引农民进入工厂或者是其它行业。
这也就是常说的农民工。
而农业分散化更加是一个顺应时代与地区的选择。
当下的东土整体上还是处于一个农业国的状态,农业机械化程度低,适宜机械化的平原较少,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在农田中操劳。
因此。
在真正进入工业时代之前,必须依靠土地来保障农民们的安全感,让他们能在进入工厂之外,有一个额外的、能够养活一家人的选择。
但是到了完全实现工业化之后,农业走向大规模是一个必然的选择,尤其是在平原这种适合大规模机械化作业的地区。
到时候便可以通过赎买等方式,收回农民手中的土地使用权。
而在不方便进行机械化作业的地区,像是梯田之类,则应该因地制宜,推广集体化农业,以村为单位,统一种植作物,并同时选择风景较好的地带,进行农业生产的同时开放农业风光的旅游业,代表是云南元阳哈尼梯田、龙脊梯田、贵州加榜梯田等。
经济上,村集体走上正轨之后,自负盈亏,缴纳够税款之后,剩余的利润变全部由村集体来支配,包括修路、分红、医疗,教育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