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民兵总队vs远东军 (第2/2页)
当坐镇后方的苏联顾问,听到交战开始不到一天的时间,他们派遣到二连浩特前线的二个远东军主力师就被全歼。这么迅速的进攻,让苏联顾问第一时间向国内请求援兵支援。另外命令蒙古政府开始征兵,尽可能的多征一点兵,挡住民兵总队这种来势汹汹的进攻。
随着二连浩待方面的民兵总队,正式动反攻,跟蒙古部队对峙的晋绥军区主力,则相应的起了进攻。跟邓成功面对的远东军不同,跟晋绥军区对峙的则蒙古军。面对这些实力比他们差了许多的蒙古军,晋绥军区的民兵主力,将更多的时间都花在了抓捕俘虏的事情上。
将轮战报同样以通电的形式散出去之后,苏联方面自然是恼羞成怒。命令远东军开始加大对蒙古境内部队的人数,同时也出了措词严厉的明码通电,指责民兵总队动了针对他们远东军的偷袭。这种不宣而战,是不道德的行为。苏联方面一定将做出严厉报复行动。
对于这样的通电,邓成功根本不予理会。相反他命令进入开始向蒙古境内推进的民兵部队,尽可能的缓慢推进。将他们收复的县城全部派遣相应的部队进行防守,同时实施跟察哈尔相应的民族政策。
同时对于这些县城的政府人员,同样视为伪政府工作人员一样,进行公审。如果他们没有相应的恶迹,那么民兵总队在公审结束,会保留他们相应的自由。只要他们不公然反对民兵总队的统治,那么他们在解放区还是活动自由的。
而随部队一起推进的。还有那些解放区的满蒙王公,他们得到邓成功的通知,让他们过来赚取战争红利。那些占领区的牧民,只要愿意服从民兵总队的管理,他们则可以优先替这些王公工作以获得相应的收益。
而那些被没收的草场以及牲畜,则以异常低廉的价格交由这些王公购买。他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替民兵总队安抚这些被蒙古独立政府统治了十多年的满蒙牧民。这种拿下一地建设一地的动作。让远在后方的蒙古独立政府,终于开始意识到民兵总队所说收复蒙古,看来不是闹着玩的。最令他们害怕的是,邓成功已经宣布他们这些独立政府的官员,为叛国分子。如果他们再不改弦反正,那么等待他们的将是华夏民兵总队的公审。
对于民兵总队的稳步推进。最高兴的无疑就是先前向民兵总队释放善意的蒙古王公。在民兵总队开始进军蒙古后,他们的身份得到了确认之后,由情报部门配合基层民兵部队抽调到的精锐军事骨干,也开始成小股建制的进入那些有心归附华夏的蒙古王公所在地,开始替他们组建反政府的军队。
以至于远东军跟蒙古军开始将注意力放在前线与民兵总队的交战中时。他们都不知道,自己的后院已经开始燃起了星星之火。这些以独立营连为建制的民兵部队。在收到民兵总队给他们提供的武器弹药时,开始不时的对蒙古政府实施游击战。尤其是这些游击队挑选的祭旗对象,都集中在亲苏的蒙古人身上时。
很多开始寻找退路的蒙古王公们,面对蒙古政府下达的征兵令,也开始显得推三阻四起来。本就是靠苏联人掌控蒙古局势的独立政府,突然觉得这民兵总队一来,他们之前幸幸苦苦打下的基础似乎一朝尽毁。而且不断投入到前线的远东军,在面对这支成长起来没几年的民兵总队,似乎并没有显示出太过领先的优势。
就在这纷纷扰扰的交战中,时间也慢慢的到达了1941年的春节。相比前二年邓成功好歹能回家过个春节,此次结婚成家后的第一个春节,却因为前线还在跟远东军持续交战,而变得根本没办法脱身。对此,三个老婆多少有些意见,但同时她们也很清楚,邓成功此时在做的是什么事情。做为民兵总队总司令的老婆,她们也必须提前做好这种心理准备。
当民兵总队的兵锋开始在距离蒙古府几百公里的乔伊尔停下脚步时,远东军跟民兵总队已经进行了大小不少于上百次的交手。面对这支新生的华夏部队,远东军第一次感受到了什么叫难缠的对手。
其实他们都很清楚,跟他们交手的民兵部队,很大一部分都是初上战场的新兵。可他们远东军也好不到那里去,苏联军中的肃反跟清洗,也让他们成军之初的很多优秀指挥员都被清洗一空。面对这些动不动就知道喊‘为了革命冲锋’的军官,远东军的很多士兵都被充当了民兵们的打靶对象。
相比这些远东军已经被下了死命令,必须将民兵总队的攻势阻挡于乔伊尔附近,邓成功对于民兵总队现在收复的这些地盘,也觉得暂时可以告一段落。为此,对于苏联远东军的进攻,民兵总队也改变之前的进攻战略,专心稳固现有的胜利果实。
现在就看二方到底谁撑不住,最终陷入不得不宣布停战的悲剧当中了。至少相比远东军的物资补给线,依靠大后方的民兵总队无疑更具优势,有了这个底气,邓成功自然相信最先耗不住的还将会是苏联远东军!
而且为了尽快让苏联方面结束这种对峙,邓成功已经电令开始形成规模的蒙古反政府军,有序的集结在一起,准备对苏联连接蒙古的纵贯铁路展开破袭战。一旦这条战略补给线出现问题,邓成功很想看看单凭蒙古政府,是否能够有效提供远东军所需要的战略补给。甚至于在邓成功看来,铁路一旦被破坏,这场从去年年底打到现在的战争,也即将迎来结束的一刻!(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