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免费小说95mf.net

字:
关灯 护眼
九五免费小说 > 宣和轶事 > 第70章 砺兵还需缮甲胄(二)

第70章 砺兵还需缮甲胄(二) (第1/1页)

九五免费小说 www.x95mf.com,最快更新宣和轶事!

赵佶第二天早早起来,派人去催促梁从政将人带来。赵佶来到垂拱殿,梁从政已经带着几个工匠等候着。梁从政带着他们行礼过来说道:官家,这是奚官局火药作的大匠,这些是铜作的大匠。

赵佶看他们局促的表情,温声安慰道:诸位不必惊慌,今日找诸位来是请各位来看看,吾想造些东西。赵佶说罢先问火药作的大匠,现在大宋的火药配比是多少,大匠战战兢兢说道:硝硫碳的比例是2:1:1。有时候还要添加其他莫名其妙的东西。这种火药只能说是能点燃,再加上宋军此时多是把火药用作纵火工具而不是发射药使用,甚至是用于制造毒烟的。

赵佶摇摇头将自己的配方告诉大匠,然后说道:配方一定要严格遵守,还有就是一点原料务必要精纯,木炭燃烧要选择灰烬最少的那种,硝石和硫磺也是一样,要选择最纯的,要想办法提纯硝石和硫磺。赵佶知道,纯的火硝结晶是针状晶体,明代使用澄清草木灰水加鸡蛋的方式,几乎可以得到99%的火硝。

还有对于黑火药来说,决定火器射程和威力,重要在于颗粒化,粉末状的火药会由于缺乏氧气而导致不完全燃烧,威力会大大减少。只有颗粒化的火药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威力,至于颗粒多大,那只能一步步试了。

说完了火药,赵佶将火炮的草图递给铜作几个大匠,按照宋制,差不多三寸口径的火炮,赵佶将图纸和尺寸给他们说清楚了,这几位大匠看了看图纸说道:若是按图纸所说,一次铸成非常难,如果两段就好铸造。赵佶心想,开什么玩笑,这是火炮啊。赵佶连忙解释了火炮的用途。

赵佶说道:内壁一定要光滑平直,大小一致,这样火炮发射时才会不泄气,铁弹比内膛略小一丝,足以进去就是,两者差距越小越好。选用青铜也要尽可能好,内壁不能有任何气泡沙眼。赵佶看着一众大匠紧皱眉头,赵佶说道:能做成火炮,朕赏钱十万,给官八品,火药也一样。

几位大匠眼睛都亮了,赶紧向赵佶保证一定能造出来,赵佶点点头,对梁从政说道:对他们所需各种材料,全部满足,务必尽快造成。梁从政赶紧保证,带着他们下去了。

赵佶很清楚,之所以后来中国火器最后全面落后,不光是没有近代科学和统治者的短视,更重要的是中国的火器走上了一条歪路,中国的火器,普遍追求大口径,短身管,导致中国的火炮射程近,威力小,精度差,赵佶决定,从开始就制定标准,搞清楚各个口径的火炮最佳的倍径比,还有半定装的弹药,制定出完整的射表和各型号的发射药包,在赵佶看来,规矩才是最重要的,每种武器的各种参数都应该固定下来,制定各种规章制度。

梁从政走后,赵佶叫来刘端友,赵佶吩咐道:从皇城司调派人手看住这些大匠,一定要绝对保密。对于禁军,赵佶还是有很多看法,宋军的后勤还十分落后,转运粮秣十分困难,对于宋军来说,保护粮道往往是宋军进攻中最重要的事情,赵佶准备弄一种能便于携带运输,类似光饼的干粮,减轻宋军的后勤压力,提高宋军的战略机动力。

对于宋军的军器,赵佶也是十分头大,宋军虽然设置军器监,但是宋军武器十分繁杂,数量庞大,质量良莠不齐,也没有统一标准,转运既不方便,使用、修理更是麻烦,下一步就是厘定宋军各类武器装备的制式,制造方法、检验标准,改革军器监。

武器装备是决胜之本,赵佶最恐惧的就是北方女真人的铁浮图和拐子马,女真人的恐怖战力还是令人惊讶的。当年靖康之变时,给事中李邺出使金国,回来后怎么形容女真人的?李邺说道:金国人如虎,马如龙,上山如猿,如水如獭,其势如泰山,中国如累卵!时人讥笑为六如给事,虽然确实很夸张,但是也足矣说明金军的强大。

宋军最精锐的西军也完全不是金军的对手,从靖康元年到韩世忠黄天荡大战,宋军禁军几乎没有取得一场战斗的胜利。现在的西军虽然能压着西夏打,但是面对金军,无论是种师中、种师道统帅的西军,还是折家的麟府路禁军,还有刘延庆、姚古,全部败绩,这令赵佶不得不很担忧,西夏乃至于契丹,赵佶都不担心,女真人如同悬在赵佶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赵佶正在思考,梁师成进来说道:官家,王驸马求见。赵佶有点疑惑,自己这个姑父一向不愿到皇宫来,这次突然请见,莫不是苏东坡回信了?赵佶连忙请王冼进来,王冼一脸喜气的进来将一封书信呈上来,说道:官家,东坡回信了,现在身体已经好了,可以赶赴东京。

赵佶也非常高兴,立马令梁师成召韩忠彦来,韩忠彦从政事堂赶到垂拱殿,看到王冼,心中就有些不喜,他为人方正,最讨厌王冼这种放浪之人,进来行礼后,赵佶将书信递给韩忠彦说道:韩相,苏学士给王驸马回信了,现在身体已经好多了,吾意启用大苏学士,韩相以为何如?

韩忠彦笑道:大苏学士才名天下皆知,官家正宜用之,以提振天下士子风气。大苏学士原官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左朝奉郎,官家既然大用苏学士,本官也应提升一二,不知以大苏学士何差遣?

赵佶想了想说道:加大苏学士观文殿学士兼翰林侍讲学士、太中大夫,赐金鱼袋,除礼部尚书权知贡举,赐宅第一所,遣翰林医官院医官随侍调治。

韩忠彦想了想说道:权知贡举不若等礼部试时再差遣,现在发布,恐大苏学士不胜烦扰,且易生事端。赵佶想了想也觉得是这样的,点头同意了韩忠彦的建议,令他立刻用政事堂堂除,外制草诏,用印后以急递召苏轼,因为在他的记忆了,赵佶登基不久,苏轼就去世了,这也是他不断遣翰林医官去治疗苏轼的原因,他想试试能不能改变一下历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