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章 不是终结,只是暂停 (第1/2页)
九五免费小说 www.x95mf.com,最快更新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
大多数的误判都是由于信息所导致,其中最为要命的莫过于掌握的信息不真实。
晋君周是真的不知道晋国公族战斗力低下,他只看到了国家的整体强势。
类似的错误很多首脑都会犯下,也就是脑子里有太多的想当然。
受到祁午欺骗是晋君周所无法容忍的事情,一切只因为晋君周的很多谋划是建立在祁午提供的信息之上。
一件无比重要的事情上进行了瞒骗,有多少信息是错误的呢?
“你……”晋君周同时知道不能舍弃祁午,压下愤怒说道:“不管你用什么方法,必须获得下军将的谅解。”
祁午赶紧保证道:“臣一定恢复与楼氏的关系。”
什么叫恢复?
晋君周听了祁午的用词,情不自禁地深皱眉头。
侍奉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
以前祁氏紧抱楼氏的大腿,为的是获取庇护。
而以前的祁午不是卿大夫,目前已经成为卿大夫阶级的一员。
晋君周希望发生的事情是祁午与楼令同列,双方在一些事情上取得共识,彼此以合作的方式携手共进。
要是祁氏恢复到成为楼氏的小弟,岂不是晋君周给楼氏送了一员手握重权的小弟?
事情要是搞成那样,不是等于祁午背叛了晋君周,同时也将楼氏推到晋君周的对立面了嘛!
晋君周的好多谋划都是建立在祁氏与楼氏的交情之上,全盘以这个基础来布置,哪怕计划必须进行改变,该有的基础不能丢掉,要不然就是制定新的计划了。
祁氏与楼氏可以有强弱之分,万万不能是祁午变成楼氏的忠心马仔。
很显然的事情是,祁午非但没有领会晋君周的想法,更像是在给予难堪。
以晋国现如今的形势来看,晋君周以楼氏作为谋划的基础,无疑是难以改变的。
那是,楼氏在几个卿位家族中实力不差,原因在于楼氏比较其他卿位家族不是过度贪婪,非常难得的地方是楼令明显比其他卿大夫更重视国家。
这个并不是晋君周从楼令发表的言论得出结论。
一个人讲什么是重要,最为重要的是看一直在做什么事情。
“公族靠不住,祁氏不可靠。”晋君周现在不想看到祁午那张脸,挥手让祁午退下。
等祁午灰溜溜地离开。
晋君周举起酒爵想砸,拿起来要砸又硬生生停住。
“什么叫骑虎难下?我现在就是骑虎难下!”晋君周太清楚短时间不能舍弃祁午,相反还要极力保证祁午留在卿位之上了。
因为祁午失去卿位等于打晋君周的脸,并且还会暴露出公族真的不行了的事实。
其实,晋国公族已经不具备太强的威慑力。
只不过,哪怕晋国公族已经不存在太强的威慑力,只要仍有一名公族封君担任卿位,遮羞布就不算彻底被扯下,同时也能成为君主的一道屏障。
“要想办法跟楼氏、荀氏或范氏联姻……”晋君周生出这个想法,很快却是苦笑出声。
公室跟卿位家族联姻这种事情,晋景公已经干了一次,并且利用赵庄姬灭掉赵氏。
有了晋景公的例子,恐怕没有卿位家族敢再娶国君的姐妹或闺女了。
当然了,一国之君可以用联姻的方式降低权臣的警惕心,乃至于利用联姻去毁掉权臣所在的家族;权臣何尝不能用联姻降低君主的警惕心,随后再干出窃国的操作呢?
事实上,与君主联姻再窃取权柄的操作,姬周之前就已经发生过了。
那是?尧嫁女给舜?。虽然不是为了窃国,但尧将女儿嫁给舜,可能是为了巩固联盟和政治联盟。这种婚姻在当时被视为一种政治策略。
第二个嫁女儿给皇帝用以窃取权柄的人是刘嫖?。她是汉景帝的姐姐,汉武帝的姑姑,通过将女儿嫁给汉武帝,从而在政治上获得了巨大的影响力。
历史上第一位出嫁孙女给皇帝,成功窃国的人,他叫王莽。
第一位尝试嫁女儿给皇帝试图窃国的人是曹操,只是没有真正干成就死了。
第二位嫁女儿并且窃国成功的人是杨坚。他建立了隋朝,后来一统天下终结了自五胡乱华开始的将近三百年割据。
晋君周在苦恼怎么弥补错误信息下的计划制定,最有用的办法被晋景公一顿操作变得难以实施,暂时没有想出其它的好办法。
在原历史上,晋君周发现没有一个公族封君能用,不得已之下将希望放在了有公室血统的赵武身上。
那么,赵武辜负了晋君周的信任了吗?历史有给出答案。
获得晋君周信重的赵武跟韩氏你侬我侬,等晋君周变成晋悼公之后,赵氏与韩氏吞吃了晋悼公生前很不容易才扶持起来的众多中等家族,奠定了赵氏和韩氏日后分裂晋国的基础实力。
“有结果吗?”郤锜哪里会不知道楼令来主大营被晋君周召唤过去的事情呢。
楼令知道郤锜是在问范氏和祁氏的纷争,摇头说道:“新军将不可能跟君上撕破脸,想要的是让君上愧疚。身为人臣用这种方式给予君上难堪,估计是要适得其反。”
讲实话,楼令真的认为士匄使用错了方法。
吃了大亏的士匄要是一声不吭,一定会让晋君周找办法进行补偿。
结果,士匄用了那样的方法,只会让晋君周再一次得出自己很弱小的事实,哪怕只是维护一国之君的尊严,不可能真如士匄的意去撸掉祁午的卿大夫职位。即便是晋君周会对范氏进行一些补偿,也会是极不情愿之下的一种权衡之术。
话说,士匄怎么会干出那种操作?这里主要是因为时代的局限性,没有太多的前例让士匄引以为鉴。
后人看前人,总是会因为前人的一些操作觉得有够奇葩。这纯粹就是站在历史巨人肩膀上去看待问题。后人不正是有足够多的例子可以借鉴,才避免犯下相同的错误吗?
另一个事实是,历史的错误总是在重复上演。而犯下相同错误的人,他们要么是太过自信,不然就是没有读过史。
到了信息透明的时代,发生了某件事情,它违背了人们的认知,事情的影响力足够大,冲击了固有的三观,很直接就会被人们一刀切,例如:不敢扶。
楼令不是什么好人、他之所以给予多数人正面的形象,说白了就是尽力在借鉴相关的前例,避免给他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要问这样活起来累不累,答案当然是会活得很累了。
架不住楼令有理想和目标,只要不让他认定无法实现理想和目标,会很愿意继续伪装自己是一个好人。
郤锜不是完全听懂楼令在说什么,琢磨了一会儿才问道:“你支持祁午在职?”
楼令面对郤锜的提问,知道不能有任何的回避,必须给出自己的态度,说道:“荀氏和范氏越走越近,我私认为维持当前的卿位归属很好。”
一个弱小的祁氏占着卿位,好过卿位被荀氏或范氏得了去。
同时,荀氏或范氏不谋求增加卿位,换上其他家族上位,不管是邯郸氏、巩氏、魏氏或其他哪个家族,必将带来无限的不确定性。
郤锜不再纠结卿位问题,转而说道:“子庚代表楚国前来洽谈停战条件。”
所以说,要是将华元用好了,国际交流总是能够起到效果。
曾经的栾书和子重,他俩就是利用华元进行隔层交流,保证两国再怎么斗,起码是限制在一定框架之内。
在栾书死了之后,华元其实还想充当原有角色,奈何郤锜对华元不太爱搭理。
等子重也过世,华元失去了在晋国与楚国充当桥梁的角色,一下子也让晋国与楚国的竞争失控了。
因为有可能重新充当晋国与楚国沟通的桥梁,这一次华元下了很大的力气。
楚国是竞争中弱势的一方,楚君审远比任何时候需要一个中间人来跟晋国进行沟通,正好华元再一次送上门,自然是要抓住了。
在华元的极力争取下,才有了子庚亲自来见郤锜的事情发生。
子庚来之前,郤锜和楚君审已经达成了基本共识,没有谈拢的在于楚国不想全盘接受晋国的条件。
根据楼令的建议,楚国需要交出陈国和蔡国,同时付出比以往多出三倍的战败赔偿。
楚国肯定要讨价还价,他们从不肯交出陈国和蔡国,只愿意按照往常来赔偿,一点一点缓慢进行退让,到最后的条件变成愿意共同领导陈国和蔡国,按照以往付出两倍赔偿。
关于共同领导某个国家这种事情,晋国和楚国在第一次“弭兵会盟”上由晋国率先提出,当时是楚国不愿意接受。
“共同领导陈国和蔡国吗?要是楚国愿意付出三倍赔偿,我认为可以接受。”楼令说道。
郤锜皱眉问道:“为什么?”
楼令笑着说道:“难受的是陈国和蔡国。我们可以因为在陈国和蔡国的处理上跟楚国产生争端,作为下一次开启国战的理由。”
搁置争议?不存在的。
这一战打完之后,强如晋国也难以再掀起大战,别说有趁机弄残郑国的急切需要了。
在兼并郑国和对楚国展开穷追猛打的选项上,楼令更愿意选择前者。
那是因为楚国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元气,起码十年内对晋国构不成实际威胁。
哪怕是楚国不用十年的时间就可以恢复元气,当前的晋国根本没有能力灭掉楚国,占领楚国的土地也是得不偿失的行为,晋国抓紧机会在有限的时间内兼并邻国才是正经事。
只要晋国快速扩张,便是一直在持续壮大,等楚国觉得自己恢复元气要重新跟晋国较量,对上变得更强的晋国,也许下一次较量就将是打灭国战争了。
当然,楼令不死的话,怎么可能坐视楚国恢复元气?不打旷世大战,也一定会极力进行干扰。
比较令人无语的事情是,历史上晋国在重创楚国之后自行内乱,结束内乱的晋国就是坐视楚国恢复元气了。
讲实话,不是楼令的智商上远比同代人更优秀,实在是楼令来自信息量爆炸以及获取知识极容易的现代,比春秋时期的同代人胜在具备全局目光,尤其是有战略的概念。
在隔天,楼令参与谈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