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支线套环 (第2/2页)
这是要说机密了吗?我特么,路阳觉得自己今天的身份不是工程师研究员,他今天是捧哏,没有他不行的。
廖锡昌说道:“说吧,没事!”
有了廖老的保证,白学礼才缓缓说道:“航天2院第23研究所,他们研究离子束抛光技术已经快50年了,但因为一些原因,他们的部分技术只服务于航天与军工。”
“对啊,我怎么没想到?我马上跟上面联系下,请求支持,你们也别呆京城了,直接到长春光机所,先把准备工作做好,我跟路阳随后赶到。”
从国望光学出来,两人赶往工信部,开启了支线任务。
好在今天工信部部长郝顺富今天在单位,有廖老在,没花多大功夫便见到了郝部长。
“廖老,怎么有空过来?”郝顺富笑着问道,并没过多关注路阳。
“郝部长,我们过来是想让工信这边帮个忙,需要航天2院第23研究所的技术支持!”
廖锡昌也没绕圈,直入主题,郝顺富起身,关上办公室的门。
“说说看,怎么回事?”
路阳怕廖老又继续扯专业的问题,赶忙说道:“要想做EUV光刻机,必须得有镜片,而镜片的技术,需要用到离子束抛光技术,离子束技术,我国最强就在航天2院第23研究所。”
“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国内在光学领域起步太晚。”廖锡昌忽然觉得路阳总结得非常到位,他也找不到可以补充的了,本来他还想先介绍下技术的。
郝顺富眉头紧皱,航天23所的技术是不对外公开的,这个神秘机构还是在钱老在时组织成立的,这事不是他能决定得了的。
“其他方面呢?还有什么需要的。”
廖锡昌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有,大连光源那边也需要参与,极紫外光现在国内只有他们能做。”
大连光源是中国科学院研制的中国第一台大型自由电子激光科学研究用户装置,是当今世界上唯一运行在极紫外波段的自由电子激光装置,也是世界上最亮的极紫外光源,属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好嘛,支线的支线,这条路没有尽头啊,路阳再次觉得自己的开局选择实在太明智了,这种单位不是任何家企业可以花钱可以请过来的。
郝顺富点点头,“我知道了,你们回去等消息吧!”
看来还要在京城待两天,正好可以处理下其他的事情。
技术、资金、人才,这三项是实现目标的三个基础,别看苏硅最近效益起来了,但整体成本与再建项目花掉了大部分资金,周怀义虽然说华芯晶圆的建立不需要路阳操心,但路阳觉得自己还是得多备一手。
人才方面,因为有系统的存在,对顶尖极人才要求倒是没那么迫切,但基础人才的需求量却是巨大,高校毕业生一到两年内不一定能承担得了,还得挖人,苏硅现在还在不断增加人员,仅仅是抛光机的配置工程师现在已经增加到200人,这些以后都要派驻到晶圆厂。
现在就看季一楠,能不能扛起这个责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