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苏昊的起跑筹划 (第2/2页)
有句话说:洪水过后,一地狼藉。
这话用于描述一年后的临河县政界,很恰当。
苏昊记得,到91底,全县有二十来名科级副科级被免职。
在苏昊看来,这就给自己在见习期结束后被破格提拔,提供了机会。
苏昊愿意到洪区镇上班的最大原因,正是一年后的91年洪河特大水灾。
当官和当兵类似。
战争年代,士兵就很容易立功,升迁的也快。
和平年代,连立个三等功,都相当不容易。至于升迁,大多数官兵基本都是靠慢慢熬。
若和平年代发生大型自然灾害,英雄的战士们便会获得很多功勋。
这些功勋是他们拿生命和血汗换来的,无可挑剔,令人敬仰。
一年后的临河县洪区镇,就相当于战场。
苏昊认为,洪灾来临后,只要自己能吃苦耐劳不惧艰难,再加上要善于表现,凭借自己大学生的身份,立下功劳并不算太难。
这就是‘有为’。
凭借自己在抗洪抢险中的优异表现,很有可能获得破格提拔的机会。
当然,如果运气不好,死在抗洪抢险中,苏昊也没办法,只能认命。
这就是重生后的苏昊,为自己规划的,在官场上的起跑。
普通百姓的人生,有如全民长跑,前半场落后,后面也可能会冲入前列。
但苏昊以前世几十年的经验,认为在精英齐聚的官场上,却不是这样。
官场也是长跑,但这里面有实力的选手太多。从起跑开始,就需要每一步都要尽力拼搏,才会使自己不落后太多。这样,到最后,你才有可能获得名次。
除了实力超强的选手,只要你进不了位居前列的团队,也就只能跟在别人屁股后面吃土了。
最惨的是,因拉得太远,你可能连吃土的资格都没有。
所谓实力超强的选手,在官场上,就是那些有深厚背景的人,或者某个时间突然运气加身而被上面看中的人。至于个人能力,虽不能说是可有可无,但不是决定因素。
比如张素花,秦陕文科第一。为了保险她没敢报清北人大,第一志愿填的是青年政治学院。
恰逢她生在革命老区,老辈曾为革命做出贡献,便被青年政治学院直接提前录取。这就造成了她的起跑,十分给力。
至此,张素花踏进官场中的快车道,在仅仅37岁时,就成为了副省委级官员。
而在苏昊被撞死前一个多月,张素花成为了中Zu部常务副部长。
对苏昊来说,这辈子的要求并不高,能达到副厅级,就是祖坟着火了,他也就心满意足了。
毕竟,谋事在人,但成事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