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华夏各个时期人口变化以及五胡乱华始末 (第2/2页)
【而生产力则包含着统治者最关系的经济,因为它关系着正确的税收。】
【人口数量越多,意味着能够纳税的人越多,而传统的华夏向来以农业立国。】
【纳税的人多,也同样说明了当时的社会环境稳定,自然生态良好,收成丰厚。】
【那么问题来了,历史上有没有一个时期社会环境特别不稳定?】
——“为什么现在是和平年代却人口下降,时代不同了?”
——“那是因为很多人老了,年轻人又不敢生孩子,生了孩子就开始当牛马被资本家压榨了。”
——“房子上涨,彩礼上涨,地位上涨,人口下降百分之三十。”
——“三国人口800多万,蜀汉90万,东吴200多万,魏国500万。”
——“只是户籍登记少了,实际不少,三国因战乱,大量百姓隐藏户籍,在地方豪强的庇护居多,西晋统一三国的第一年就普查人口约1700万,两年后普查到约2400万,所以有学者推算三国巅峰人口约3700万。”
——“现在能有我们的存在,就能证明我们的祖先在历史上一直存在,一直艰辛的活着,都是了不起的人。”
——“对啊,可能咱们的老祖宗都是古代有权有势的人,就是到了我们这一代没落了[哭.JpG]”
——“怪不得说以前的中国人寿命在30岁左右,大多数是因为战乱死的。”
——“所以说,我们能来到这个世界,并安享太平有多不容易,祖辈要经历多少磨难才保留宗族的延续,一定要珍惜。”
——“赤壁之战的时候,全国人口200万左右,是华夏历史上人口最少的时期”
——“明朝人口并未过亿,还两亿,明末也就六千万左右。封建社会人口顶峰是康雍乾时期,农作物的引进和土地政策改革,造成人口激增,奠定了四万万同胞的基础。”
——“明清都不错,清对于现代中国疆土的确立!确实功劳不小,尤其是平定准格尔,安定青藏。这是超过历史上所有时期的。当然现在对于边疆地区的建设繁茂更是超越历史。”
——“土地和生产资料是固定的,固定土地能养活的人口是一个定值。所以安定久了必然因为争夺生产资源而战争,导致人口减少反而可以更好的重新分配,随意生产技术的提高,固定土地能养活的人口也多了,所以人口是阶梯性上升的。战乱也是不可避免的。”
——“明末6000万人口,清初1000万人口。发生了什么不用我说。”
——“很好奇,古代战争动不动死几十万大军,这些尸体怎么处理。”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时,秦朝的人口估计有3000万或更多,但到西汉初大约只剩下1500万至1800万,至西汉末的公元2年增加到6000万。王莽时到东汉初,总人口下降到3500万。到东汉后期的永寿三年(157年)稍后,这才重新突破6000万。”
......
大唐世界。
面对华夏民族人口数量的起伏跌宕,李世民不禁轻声叹息:“想我大唐盛世,百姓安居乐业,国力鼎盛,人口繁衍迅速。然而,即便是贞观年间,亦需警惕战乱之苦,一旦烽烟四起,百姓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则国本动摇,天下难以长久太平。故治国之道,务必先求百姓安康,再图国家富强。”
他的目光停留在那些人口骤降的数据节点上,尤其是提及三国时期的剧变,以及隋唐交替之际的浩劫。
他感慨万分:“乱世之中,黎民如草芥,朝不保夕;而盛世之下,百姓得以休养生息,繁衍生息。朕当年推行均田制,减轻徭役,鼓励农桑,旨在增强国力,亦在于保障民生。如今观此变化,可见人心向背,国策得失,皆关乎百姓生死存亡。”
不论是人口数量的增长还是减少,归根结底是对历代统治者施政能力、国家政策和社会稳定的考验。
......
大明世界。
朱棣抬头看着天幕上不断变换的人口数量曲线,脸色凝重,眼眸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他回顾自己亲征蒙古、迁都北京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深知人口基数对于国家兴衰的重要性。
他沉声道:“观此人口数据演变,可知天下百姓安居乐业乃国之根本,朕当年五征漠北,虽拓土开疆,然战事频仍,终究会对人口产生负面影响。
故朕提倡移民实边,鼓励生育,就是要保证国家人口的稳定增长。
今观此情状,后世君主治国,当以百姓福祉为念,竭力避免战乱,保障民生,唯有如此,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
朱高炽在一旁默默倾听,心中亦有所触动。
他温和的性格与父亲朱棣截然不同,更加倾向于实施仁政以抚恤民生。
他回应道:“父皇所言极是,儿臣以为,治国之道,在于恤民,不在黩武。
观历朝历代,每当国泰民安,休养生息之际,人口便能迅速恢复并增长。
譬如永乐年间,我国力强盛,百姓生活安定,人口得以稳步攀升。
而战乱之时,百姓颠沛流离,人丁凋敝,国家焉能强盛?
故今后我大明王朝,当务之急乃巩固边疆,减免赋税,改善民生,以促进人口的持续增长。”
朱棣闻言,看着他重重的拍了拍朱高炽的肩膀:“不错不错,不愧是朕的太子!”
......
视频标题:【五胡乱华到底有多恐怖?】
【白骨遍野,尸体无存。】
【北方汉人被屠杀到仅剩400万,堪称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最毛骨悚然的时刻。】
【今天,我们按时间顺序了解从司马家族起始到五胡乱华的全过程。】
【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
【大将军曹爽被杀,曹魏大权自此权归司马师。】
【之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不断清除异己。】
【权力得到进一步巩固。】
【公元265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逼迫魏帝曹奂退位。】
【建立晋朝,是为晋武帝。】
【司马炎早期还算比较励志,灭东吴一统天下,社会呈现太平景象。】
【后期却荒淫奢靡,最要命的是将皇位传给了白痴儿子司马衷。】
【由于他完全不会处理朝政,皇后贾南风便经常代为处理。】
【她为了大权独揽,便经常假造诏书。】
【不断清除异己,与楚王司马玮合谋。】
【杀死太傅杨骏,绞杀汝南王司马亮和卫瓘。】
【之后,又担心司马玮权力太大。】
【又处死司马玮,废除太子司马遹。】
【从此,诸王为争夺统治权。】
【开启了长达16年的八王之乱。】
【统领禁军的赵王司马伦起杀死贾南风,自立为帝。】
【齐王司马冏起兵杀死司马伦,独揽朝政。】
【长沙王司马乂杀死司马冏。】
【东海王司马越与禁军合谋擒获了长沙王司马乂。】
【东海王司马越击败河间王司马颙。】
【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瑜相继被司马越所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