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陛下,我只求以命抵命 (第2/2页)
“原来在端王叔心中,他儿子的命最值钱,其他人的,都不值得啊。”容玉看着眼前的暗卫。
“这事我们不好插手,本就是忠信侯府的事情,想个法子将这话告知忠信侯,如何选择,让忠信侯自己决定吧。”
“是。”
当天,端王府这话就被不知哪家的“眼线”传了出去,然后就被人告知了忠信侯。
忠信侯听了,没有再如前几日一般勃然大怒,反倒是极平静的,平静的让那传话的人有些害怕。
“侯爷,我与您这是私交,故此才将这话告知您,令公子的事,侯府可要三思而后行啊。”
忠信侯慢慢点头“多谢告知,此事,我已知道该如何做了,放心,不会有人知道和你有关的。”
那人满意的离去了,这事是他送给侯府的人情,可也不好因此得罪了王府啊。
侯夫人来的时候,眼神木然,就连发都白了几分,身上也不见首饰,衣裙更是黯淡素色。
如今她还未曾从丧子之痛中走出来,每日睁眼便是哭,直到哭晕过去,家中的子女都回来了,一边侍奉爹娘,一边念着送小弟一程。
忠信侯府的大少爷李晋走了进来,他和李黟年纪相差大,他又久在边境,和这小弟并不十分亲近,所以如今在府上主事。
“爹,如今这都多少日了?小弟是不是也该下葬了?”
如今可是夏天,京城之中天气潮热,尸体保存的时间短,虽然在灵堂之中放了不少冰块,可依旧无法抑制住李黟的尸体逐渐腐烂,臭味在府上弥散。
“下葬?你小弟如今死不瞑目,下了葬,让他去往何处伸冤?”
李晋是个极冷静的人,且也是久经沙场,难免有些冷血,他虽也知道小弟死的可惜,可他也清楚,让端王府的小王爷以命换命是不可能的。
若真要如此,那他们与端王府怕是要不死不休了,或许还要遭到陛下厌弃。
可李晋也知道,爹娘偏爱小弟,是决然不肯善罢甘休的。
“那爹,需要我再走一趟宗正寺吗?”
“宗正寺?不必了,那宗正寺也是一群废物,若是等着宗正寺办案,怕是这事又得不了了之了。”
忠信侯微微闭眼,再次睁开眼的时候,眼中带着些狠戾“既如此,那就只能找个能来决定此事的人了。”
宣武帝,明日就该回京了。
宣武帝这一次修道结束,吃了丹药,觉出几分飘飘欲仙来,看来,善渊国师说的没错,他如今已经摸到修道的门槛了。
所以此次回京,宣武帝心情舒畅,觉得自己身子也康健了不少。
看来,长生观的大理石和龙涎香果然是不能断了的,宣武帝倚靠在龙辇上,高公公在一旁侍奉着,身边放着不少文书。
“这些是这半个月送来的。”宣武帝随手翻阅了几封信,高公公摇头“这只是昨日送来的,前些时日的都在后面的马车里呢。”
“都是皇城司送来的?”宣武帝合上手中的密信,一看就是萧霁的字。
“可不是,您又不是不知道,萧大人做事一向妥协。”高公公心知肚明,帝王的疑心病是很重的,嘴上自然是谁都信任的,可你不能真的当真啊。
“也是,我那些儿子给我送来的信加起来都没有子昭送来的多。”宣武帝这话像是随口说的,身边的高公公神色不变“许是众位皇子担心扰了陛下清静呢。”
宣武帝不置可否,没有说话,只是仔细看着手中的密信,扰不扰他清静,也是他说了算,可这信有没有送,终究是不一样的。
他知道,他那几个儿子是想要讨好他的,可终究是浮于表面的,这等小事上,还是比不得子昭。
偶尔,宣武帝也想着,若是萧霁是他儿就好了,可比他那几个儿子省心些。
宣武帝的车驾入了京城,宣武帝让走的快些,不必惊扰太过。
宣武帝刚回宫,还不曾喝口茶去歇一歇,就有人来报了。
高公公看着眼前的小太监,眼神一扫“大胆,没眼力见的东西,没见着陛下刚回宫,如此疲累吗?”
宣武帝换了衣服,抬抬手,示意高公公不必再说了,“说吧,什么事?如此着急。”
“回陛下,忠信侯今日一大早就在宫外跪着了,说是要求见陛下。”
“忠信侯?”
大胤的侯爷和王爷区别极大,王爷,多是皇室中人,和宣武帝关系亲近的兄弟,怎么也能捞个闲散王爷当一当,有些能耐的则是送往别处,去分世家手中的权柄。
而侯爷,无论如今是否大权在握,过去都是立过功劳的,新朝初建,从龙之功自是不少。
这忠信侯,宣武帝想了想“宣进来吧。”
“是。”
忠信侯走进大殿,神色悲戚,狼狈不堪,一进来就跪在地上磕头。
“求陛下主持公道。”
“起来说话。”
忠信侯没有起身,宣武帝看着人摇摇欲坠的样子,让人赐座,忠信侯不肯坐,也不起身。
“回陛下,我是为我小儿李黟而来……”
“微臣别无所求,只求让我儿沉冤得雪。”忠信侯说这话的时候,已是老泪纵横。
宣武帝安抚了几句,只说自己定然会好好解决此事,才让忠信侯离开。
宣武帝招招手“速让子昭进宫,朕要好好问问此事。”
他现在也不好偏信忠信侯一家之言,更何况,那端王府的小王爷,也是他容家的人,若要偿命,他皇家颜面何在?
还是先问问子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