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殿试双策 (第2/2页)
当众人还在抓耳挠腮,抠破脑瓜子还在想如何答题时,顾有年又仔细回想了一下,抓取旁边另一张空白的卷子,开始动笔起来。
整个殿内的众人面面相觑,小声交头接耳道:“他这是想都不想一下就动笔了?”
“看样子应该是瞎涂乱画……”
反而那燕基道更是关注起来,心中大骇:“莫非他心中早已有对策?”
古松、张义二人则是冥思苦想,若是陛下将此题出给他们,又将如何作答呢?
大皇子燕辞,亦是如此。
而二皇子燕齐铭则依旧是一副恃强凌弱的面孔,只是时不时偷偷朝着那龙椅望去,心中满是贪婪和欲望。
其实对于这种一制永固之法,也不是说没有,在后世的历史长河中,就有许多现成的例子。
顾有年想到燕国目前的状况,结合现在边塞的形势,制定了一套三步走计划。
所谓的三步走,分别是第一步,先互通有无,也就是先通商;
追溯历史王朝,战争的诱发因素无非在于吃不饱,穿不暖,资源匮乏,只有通过不断地掠夺来达到满足自己国民需求的目的。
这一点和后世的某个国家很像。
但是燕国和蒙古,同属我华夏子民,能大家和睦休养生息那自然是最好。蒙古、匈奴、吐蕃,三国分别所在的地域土地贫瘠,并且种植技术落后,地广人稀,无法大面积普及种植技术,只能依靠得天独厚的草地资源,过着游牧民族的生活。
若是有办法让他们安定下来,未必不能停止几国的纷争。
所以通商的目的,在于将燕国的文化、物资与那群游牧民族相互进行交融,若是能建立自由贸易区最好。
第二步,便是同化,将燕国的文化不停地向着这些游牧民族进行输出,教他们读书,种地,给他们修房子、建立聚集区,实行自治区,进行统一管理,施行以蛮夷之策治蛮。
第三步,便是逐渐瓦解这些游牧民族心中的宗教信仰,让他们逐渐脱离草原领袖的统治,不管是蒙古、匈奴还是吐蕃,都可与燕国子民通婚,让他们彻底融入燕国的统治中来。
顾有年又洋洋洒洒写了六千字。
虽然他对眼前这个封建王朝并不太看好,但是他还是将自己的举措写了出来,若是燕皇能领悟其中的利弊关系,那将来燕国一定会雄踞天下,成为天下第一强国。
刚好,在最后一炷香的燃尽的那一刻,顾有年终于停下了笔。
他感觉腰酸背痛,连续伏案三个时辰,眼睛都花了。
“时辰到!”
随着刘公公的一嗓子,礼部官员按照座位依次上前收取试卷。
眼下已到午时,众人早已饥肠辘辘,燕基道下令为众人分发了些吃食,休息片刻。
接着便要当场批阅考生的试卷。
燕基道谁也不看,就先拿着顾有年的卷子,仔细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