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争执 (第2/2页)
自武周时起,李氏皇族的太宗旁系早被杀了个干干净净,哪怕是武后自己的一脉四子,死的死囚的囚,人丁不盛,正当盛年可以婚配的嫡系公主也就数人而已,怪不得吐蕃人一听突厥也想要娶嫡系公主,便一下跳了起来。
沙奔早料到他会如此,心中冷哼一声,斥道:“窈窕淑女,君子好求!我突厥爱慕大唐锦绣,愿以万匹良马迎娶大唐公主,足可见诚意!你吐蕃若只会动动嘴皮子,别说三个月,三年过后都未可知!“
李隆基见阶下这三人你来我往吵成一团,殿中众人窃窃私语,一片嘈杂,不由也皱起了眉,朗声道:”今日本是契丹可汗受封松漠都督之日,诸位所求之事,不宜在此时商议!七日后,朕将亲自出城,送燕郡公主与丹达兄弟前去契丹,届时,你们所求之事,自然会有答复!“
一朝礼毕,终于散去。
李隆基扶着额,转身走向御座后那织锦黄幔后。
帐幔还未完全掀开,便听里面一声娇嗔:“三哥!你听听那些蛮人说得什么浑话!我不嫁!我死也不要嫁!“
李隆基只觉得头更痛了,不由长长叹了口气。
玉真公主听到叹气,便收了声,忙不迭地几步上前攥着李隆基的胳膊,扶着他坐到了后殿的檀木软榻上,又拿了一个弹墨云锦滚边的竹枕,靠在他的腰后。
待李隆基坐定,她看着他一脸的疲惫与无奈,不由声音低了下去:“三哥……玉真知道圣上在前朝的难处……但……“
李隆基抬眸看着她与记忆中的阿娘极为相似的脸,心中微叹。
她出生时,他才六岁。每到深夜,在幽暗的冷宫中,一家人便围在供有烛火的后室,母亲窦德妃常一边抱着玉真,一边督促着李隆基和其它几个年幼弟妹在灯下描红写字。
窗外树影摇曳,有些刺鼻的烛烟,父亲微微的咳嗽,母亲轻声哼着儿歌拍玉真入眠,夹杂着玉真偶尔几声轻软的啼哭,是他童年中关于母亲最静好的回忆。
直到某一天,母亲窦德妃被武周皇帝唤去了她的寝殿中,从此再也没有回来。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如同一颗微不足道的露珠消失在阳光下。
那时,玉真才一岁。
她的记忆中没有阿娘,李隆基却可以从她的脸上看到阿娘的样子。
所以,这个妹妹他无论如何都无法狠下心斥责,只想宠她,溺爱她,把天下最好的都给她,仿佛这样就可以弥补当年那个无法救回自己阿娘的七岁男孩的遗憾。
他早已经不是当年任人欺辱的三郎了,怎么会把这样视若珍宝的妹妹,嫁给外邦去和亲?
想到这里,他心中笃定,微一抬手,拿过几上冰好的白酥乳,浅浅啜了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