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文房四宝 (第2/2页)
我国古代造纸多用麻,做成麻纸。麻有苎麻和大麻。苎麻是我国的特产,外国称之为中国草。
大麻也是我国古老的麻种之一,俗称“火麻”,外国称之为汉麻。但是现在陆子龙没苎麻和大麻,他只能制作草纸。
陆子龙带领陆宣纸他们从“木制品加工队”收集了大量的榆树皮、柳树皮,以及其他韧性较强的树皮,又收集大量的芦苇、乌拉草等,将这些收集到的原料进行切碎、晾晒处理;
接下来他对这些原料进行纤维的分离。
就是用沤浸或蒸煮的方法(需要在碱性物质的配合下,如石灰、草木灰等)使植物纤维原料分散成纤维状,由于现在已经是深秋,自然沤浸速度太慢(这个过程至少需要100天以上)为了加快造纸速度,陆子龙直接采用了蒸煮法。
他将打碎的原料拌入烧碱(陆子龙在制作肥皂的过程中已经制作出来了),放入铁锅中蒸煮,经过碱液的蒸煮,原料中的木质素、树胶、树脂等杂质被除去。树或草的纤维被分离出来。
然后将这些煮烂的原料放在石臼里用力舂成泥面状,为了增强纸张的韧性和对纸张漂白,在这些捣烂后的原料加入少量的鱼皮胶,用适量的水调配,使纤维彻底分离并浸透水分,成为纸纤维的悬浮液,再倾倒入纸槽里面。
然后用细木帘在纸浆中滤取,纸纤维留在木帘上形成一层纸膜。
这道工序在造纸过程中是最费力的,抄纸的工匠站在纸槽旁重复着舀水、抬起木帘。另外,捞纸时还得靠经验,抄得轻纸会太薄,抄得重纸又会太厚,完全凭工匠的手法。
接下来。陆子龙他们将捞过纸浆的木帘倒盖在一块平直的大木板上,然后移开竹帘,这层纸膜便落在板上。
慢慢堆叠起一层层的纸页,再以重物挤压,排出纸页中的水分。
重物挤压之下纸膜也慢慢成形,成为一张张四四方方的纸张,刚开始大家都不熟练,抄出的纸张厚薄不一,而且效率极其低下,所有人一天只能抄出50多张纸,随着族人们逐渐熟练后,每天每个工匠平均能抄200到300张纸。抄出的纸张足够部落使用。
最后用两道土砖砌成砖墙的夹巷来焙干纸张,焙纸时先在夹巷内生火,由于砖块夹巷之间有空隙能让热气透出。
因此用轻细的铜镊子将一张张湿纸摊在墙上,从空隙中散发的热气使纸张慢慢干燥,干透后揭起来就是一张可使用的纸了。
经过2个多月的努力,在今年第一场雪下来的时候,陆子龙终于造出了第一批合格的纸张。
纸张颜色草黄,但是韧性很好,当陆子龙用毛笔蘸墨,在纸上写下陆子龙3个汉字,看着纸上的3个汉字,陆子龙热泪盈眶,心潮翻滚,久久不能平静。
这个名字寄托了父母对他的期望,希望他能像龙一样翱翔天地,前途远大,成为国家的栋梁。
这三个汉字同样也是部落和这个时代的期望。
希望他推动时代的发展,将部落带向光明的未来,将穿越前华夏文明覆盖这颗蓝色的星球。
同时陆子龙又不断的对纸张进行改造,制作出其他用途的纸张。
陆子龙穿越过来之后,生活上大体他还是能够适应的,但是对于擦屁屁这件事可是饱受蹂躏,在这个时代没有厕纸,大家都用石头或土块之类的东西就地解决,这让陆子龙非常郁闷。
现在既然制作出纸那陆子龙当然要为自己谋福利了,于是陆子龙通过多种实验,制造了大量不同材质的纸,比如说给孩子用来学习的硬纸,用来糊在窗子外面的窗棱纸。
还有颜色发黄的,但手感非常柔软的女性月经用纸和厕纸。
由于现在没有棉制品,之前大家洗完澡之后就是晒干身上的水,然后再穿衣服,但这个过程有点痛苦。
尤其是在冬天离开温暖的浴池,只能是在浴池边上站着想办法用手擦干净身上的水珠,老受罪了。
于是陆子龙就将厕纸进行了改良,加入大量的乌拉草纤维,将纸张变得更厚,更软,于是第一代的纸“毛巾”就在“鹿部落”正式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