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屠屯 (第2/2页)
那夜在上界山宰了许褚,一路不作停留,果然三更前便进入江夏境内;但随后的两天,并未安稳。
他们跟随流民继续南下,一边要防备偶尔可能出现的曹军小队,一边又要防着流民起歪心思。
赤壁之战虽然已经过去大半年,荆州却还没完全安定下来;尤以与曹军邻近区域,常常有曹军小队出没。
因为惧怕曹操,邻近郡县很多老百姓拖家带口逃离曹操治下;这些曹军小队便负责把他们抓回去,进而掳掠江夏本地人口。
当然,江夏的刘备军和孙权军也不甘示弱,亦派出小队兵马与曹军争夺、厮杀。
好在一路还算顺利,两天终于抵达江夏安陆。
有刘备、孙权两方派出的士吏,在安陆收拢、安置流民;杨信选择了刘备。
在这个残酷的时代,各路诸侯旋起旋灭,其中为人底线最高的,刘备无疑。
刘备和他的团队,始终保持着一种理想主义色彩;较之于曹贼的凶暴狠毒、孙权的反复狡诈,刘备算得上是一股清流。
虽然身处乱世,不论在哪个诸侯治下,老百姓都不好过,但刘备的治下,肯定好过其他诸侯。
——当然,杨信还没有亲眼见过刘备治下黔首百姓怎么个过活法,但无论如何比曹操治下好——曹操的凶暴狠毒,杨信已有切身的体会。
至于孙权,说实话,江东的黔首百姓,其生存环境即使比曹贼治下稍好,也好不了几分。
在孙权治下,活的最美妙的,是世家豪强。
当然,还有军头。
孙氏自孙策死后,便一直在向世家豪强妥协;孙权年幼继位,难以服众,只能以出让利益的方式,换取世家豪强对他的统治的支持。
而孙氏的兵马,大多握在各路军头手中;军头便仿佛小诸侯,有一个自成一体的生态。
此时周瑜尚在,还能压住这些军头;等周瑜死后,孙权便压不住各路军头,于是在之后的军事行动当中,几乎没有胜绩——尤其孙权亲自指挥的战役。
不是长江以南的人不擅战,都是一样的人,都是一样的血肉之躯,谁敢说北方人一定胜过南方人?
周瑜在的时候,江东军对曹军是有攻方优势的——至少在荆州这一片是这样的。
周瑜之后,孙权在正面的军事对抗当中几无建树,就是因为手底下的军头多阳奉阴违。
话说回头。
杨信选择接受刘备手下士吏的安置,是因为他觉得,如果选择了孙氏,就相当于成为了某个军头的私有物。
所谓安置流民,在刘备这里,是字面意思;在孙氏这边,则像是人口买卖——他观察了半天,发现每每孙氏这边登记起一批流民,便有一队军士过来带走——每一次带走流民的军士,都不同。
显然,这些流民被各路军头瓜分了。
而刘备这边,则每半日用船运走一批流民;登记造册、宣讲政策的士吏把话说的很明白,因为江夏不属于刘备,所以流民会被送去宜都郡、武陵郡安置。
杨信和小妹、蔡琰,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经过半天一夜逆水跋涉,于油江口——也就是公安登陆,而后休息半日,随负责安置流民的士吏往武陵汉寿而去。
士吏告诉随行的流民,汉寿是荡寇将军、襄阳太守、汉寿亭侯关羽的封地,说关羽善待百姓,以后有好日子了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