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大夏的铁路标杆 (第2/2页)
我想,大不列颠如果再想发起一场类似于黑土战争的进攻行为,即便大夏正规军不出手,我们也无法像六十年前那样取得碾压性的胜利,这个民族所掀起的风暴是大不列颠帝国无法抵抗的,他们牢牢把远东掌握在内,让世界隔离在远东外,他们常说的真正的天朝、上国也不过如此了吧
他们的狂热,对这个伟大帝国的爱戴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欧罗巴人所认为人类情感极限的一切范畴,毫不夸张的说,无论是从精神上还是从物质上,这都是我们在远东的彻底失败,也是这个殖民帝国的彻底失败,由他们所组成的锁链,会撕裂全世界的。】
这种变化并非一日之力,而是经过长久、数个月以来的不断积累,这种也可能在某些方面有所欠缺,但百姓眼中的光,是不会骗人的。
这种官方在短时间内向民间发放无偿物资的行为并没有使工商业受到很大影响,因为这批量的物资中有很多是当前的大夏本土所无法批量生产的,只能依赖于进口。
对于那些受到该领域冲击的企业和个体工商业者在本土化改造后,则给予一定的补偿支持...对于外国企业所留下来的一切特权则取缔,并对过往的种种违反商业秩序的行为进行追责,也可以理解为打压。
“洋人洋灯洋货,不如国人国灯国货。”
在这样一片氛围下,自然也要倡导使用国货,而伴随着商业进行的则是道路的建设,在南方,以江宁城为重心,大夏从北港调来了一批吃苦耐劳还不用给钱的欧罗巴工人,日夜不停的在江宁城周围施工作业。
令人感到惊奇的是,这些原本极为好吃懒做的欧罗巴人的工作效率居然比他们在母国的效率还要高得多,在这里就不得不称赞他们一句认真且严谨,一路可传三代。
曾有人为此怀疑过是否有夸大的嫌疑,可当他亲自看到一位被挂在路灯上的倒霉蛋、和沉迷于100连抽中无法自拔的欧罗巴人时,就突然恍然大悟。
为了加快进程,随后大夏又引进了一批本子,没有人知道其中有多少,只知道其中的计量单位是以船为计。
到了12月12日的时候,对于江宁的道路改造已经完成得七七八八。
值得一提的是新来的本子工作效率明显要比欧罗巴人要高得多,同样的时间,甚至比欧罗巴人还要晚上一点,它们所修筑的道路里程到12日为止还要远远超出欧罗巴人一大截。
同样也是这段时间,一段由江宁去往帝都的帝江铁路开工了,1300公里的铁路总长无疑是这个时代的又一项伟大工程,途经余州、泉城、津门、廊方等地区,对于工程危险部分计划使用十万只本子和欧罗巴劳工,沿线带动各地经济。
一部分所需钢轨的订单交由北方工业集团、斯柯达兵工厂,一部分则从漂亮国、普鲁士利用出口白嫖过来,否则就凭现在的钢铁产量根本支撑不起大范围的建设。
帝江铁路由陆军工程部负责施工计划,本子国和欧罗巴诸国负责提供人力,施工经费由不列颠和本子国赔款共同承担。
不错,帝江铁路从某种意义来说是一段国际化铁路,参与到其中建设的起码就包括了十一个国家,也可以称为十一国铁路,这个名称不是耻辱,而是自豪!
长达1300公里的铁路初步轨距定为2.5米,这与大不列颠以及国际上广泛使用的1.435米差异巨大。
对于大夏现阶段发展工业和大量人口国情的要求,采用更宽的轨距势在必得,在同等的列车速度下轨距更宽能更加快速的提高国民经济效率,无论是货运还是客运方面,带来的效益要翻上几倍都不止。
虽然更宽轨距所带来的后果是巨额造价和技术难题,但好在建造这条铁路的人力成本降到了一个可以接受的低点,省下来的那部分成本完全可以投入到轨距里面去。
国际的1.45米不是没有想过,但帝国工业部强烈要求铁路必须要为工业服务,即要考虑日后工业大型机械设施的运输等,比如谈之甚早的火箭。
现在,他们对于这段铁路并不急于求成,而是要逐步探索大夏自己的铁路设计建设经验。
不过目前不需要宽轨不代表日后不需要,重工业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工业标准的变化势必会让这种需求成为现实,就是需要更大的轨道!
去掉一个最小去掉一个最大,那用2.5米就够了,更大的则由其他运输方式去运输吧,那是非常小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