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是个好办法 (第2/2页)
项南对此同样非常关心,也望向了吴华。
“初步估计能招聘五六百人左右,等扩大生产后会招更多,医药园区建成后,还会面向社会大规模招聘员工。”吴华答道。
项南有些不解,问道:“小华,你的意思是制药厂员工的安置问题都能解决掉?那你说的根本性问题解决指的是什么呢?”
吴华解释道:“项叔叔,我们公司做的是招聘,不是安置,这两个词意义不一样。
招聘就是符合我们公司条件的我们就录用,签劳动合同,不符合的我们肯定不要。
关键在于,他们到我们公司后,身份是合同工,和原先的制药厂再无瓜葛。
我们会根据生产和他们的个人表现决定是否续聘或解约,而不是他们以前那种‘铁饭碗’式的国有企业固定工身份。
他们身份转变的问题,得靠市里来解决。”
项南瞥了朱建国有些无奈地说:“老朱,看样子这个问题必须得找个万全之策,不然就像春节前那样引起不稳定,一旦他们上访或者到政府请愿,那可真是添乱了,我之前的所有努力都要泡汤了!”
朱建国应声道:“确实是个难题,但现在我们实在没什么好办法啊!”
吴华见两人眉头紧锁,心中一转念,便提议:“项叔叔、朱叔叔,我倒有个一劳永逸的办法,说出来你们参考参考如何?”
项南和朱建国一听,都来了兴趣,项南连忙问道:“什么办法?快说来听听。”
吴华道:“这个办法就是买断!”吴华记得前世这种通过买断减少员工的方法很流行,尽管这时候还没这个概念。
具体来说,就是根据员工在企业的工作年限,每年折算一笔钱,一次性买断他们的全民固定工身份,从此他们就和企业没有任何关系了,换言之,就是和国家不再有任何工作联系。
朱建国追问:“怎么个买断法?”
吴华便依据前世的买断方式详尽地向他们说明,接着说:“买断后工人有了补偿,总比下岗没事做强,更容易接受。
而且,他们拿了这笔钱后,还有机会被重新招聘回厂工作,这样的好事谁会拒绝呢?不愿意买断的毕竟只是极少数,随便把他们安排到哪个工厂就彻底解决了!”
朱建国想了想,说:“虽是好办法,但需要一大笔资金。”吴华接口道:“朱叔叔,我们多出的那800万足以应对收购药厂的事,别心疼这点钱,毕竟那些工人原本就是制药厂的主体嘛!”
这时,项南态度坚决地说:“老朱,别犹豫了,我看这个办法可行,就这么决定了!”
距离高考仅剩十天,吴华终于返回学校上课。
因缺课半月,班主任张老师对吴华也有几分忧虑,但请假是经过她同意的,所以并未责怪。
最后一次模拟考试让张老师放心不少,吴华的成绩一如既往,依旧稳居全年级榜首。
收购芜江第一制药厂的事宜已板上钉钉,克拉克匆忙从美坚国赶来,与芜江市政府签订完收购合同和投资协议后,又即刻飞回美坚国。
随着美坚国经济逐渐复苏,纽约股市也开始热闹起来,克拉克在美坚国股市狠赚了一笔。